• 34阅读
  • 0回复

解读“与时俱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1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解读“与时俱进”
刘家征 袁清川 贾凤姿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最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些论述,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内在品格,而且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什么是“与时俱进”?“与”就是跟随,“时”就是时代,“俱”就是全面,“进”就是前进,与时俱进就是跟着时代发展而全面前进。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紧跟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全面地向前推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把自己的理论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求后人固守其中的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结论而无所作为,而是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教导人们根据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马克思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断,就是要求人们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及其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世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作为人们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思想、认识、理论,也必然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与时俱进的哲学意义就在于,它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在它指导下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属于认识和社会意识范畴,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只是为探索和认识真理提供了科学手段和方法,为人们在实践中日益接近真理开辟了道路;它不是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不断地从实践中获取养分丰富自己,不断地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完善自己。
  与时俱进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其间发生的两次产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人类历史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更是复杂多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不断推进的。倘若我们思想僵化,墨守陈规,不但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且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甚至会被时代淘汰。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人总是要超越前人的。只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才有生命力,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决定了与时俱进永无止境。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真正做到“三个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