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吹掉泡沫 还诗歌以亮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1
第11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吹掉泡沫 还诗歌以亮丽
王晓波
  诗歌,语言简练、内含丰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近年,许多“诗人”鼓吹横的移植,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一句简单的诗句,往往数十字,却沾沾自喜,让人不是“琅琅上口”,而是“拖泥带水”,不知所云。需知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由字组成词组,再组合成句子;而英语等别国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且有多义性,由词组合成句子,诗句译成汉语,无可避免地冗长,缺少意象和韵律,这些都是翻译的不足之处。但一些“诗人”却照搬别人的文学模式,这种“先锋”的舍本求末,盲目崇拜的结果便是“诗歌”远离读者。那些“先锋”诗歌,与其说是诗,倒不如说是分行的散文、杂文和谜语。更有甚者,某些“诗歌”,说淡而无味的大白话,如小学生文理不通的作文;说莫名其妙的拗口话,颠三倒四如痴人梦呓;说庸俗不堪的脏话,以至写生殖器官为“酷”、“爽”。这些粗暴糟蹋诗歌的行为,简直可以称之为对诗歌的“施暴”。诗歌“先锋”如此,自然使读者大倒胃口。“写诗的比读诗的多”不足为怪。
  诗歌是一切文体中最艳丽的花朵,它含蓄简练,最能刺激人的想象。唐诗是我国诗歌文化的高峰,虽是旧体格律诗,但句子凝练,意象显豁,某些诗句和现代汉语相融相通。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贺知章《回乡偶书》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李白《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名句佳作,浅显易懂,富有韵味。古人在使用文言文的昨天,所作旧体诗,尚且浅白至此,相比之下,当今某些“新诗”,却使读者莫名其妙,敬而远之,“诗人”们不该认真反省吗?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诗是想象的表现”,离开了想象就没有诗。著名作家巴金在谈文学创作时说:“并非是我写得比别人好,而是我的情感比别人丰富……”这些看法和主张,理应引起当代诗人的关注。
  诗歌应立足社会,以时代为背景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只有能把握好时代脉搏的作品才会流传后世。不同的生活实践为诗人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素材和抒情对象。同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因生活背景不同,作品的内涵亦有很大区别。李白写诗的高潮在“盛唐”,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峰时期,诗作因之气势奔腾,意象飘逸。杜甫遭逢“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因此,他的诗作沉郁顿挫,满腹感慨。
  任何好的文艺作品都是植根于时代。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社会繁荣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和平、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如果作者能把握好这一主流,定能写出一些深受人民喜爱的好作品。现代生活节奏快,读者很难抽出较多时间去阅读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诗歌有着短小隽永,易记易朗诵等特点,适合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美好的生存空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