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北京人艺:风雨兼程五十年——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刘锦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1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北京人艺:
风雨兼程五十年
——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刘锦云
本报记者 刘玉琴
  每次路过位于王府井大街22号的北京人艺,心中都生出几分神秘。这座米黄色的建筑已淹没在林立的大厦之中,可它却是与曹禺、焦菊隐、于是之几位艺术大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它拥有并培育过舒绣文、刁光覃、朱琳、苏民、郑榕、蓝天野、童超、吕齐、英若诚、林连昆、朱旭、谭宗尧、濮存昕、梁冠华等几代演艺名家;它演出的《雷雨》、《日出》、《茶馆》、《王昭君》、《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等一批剧目让中国话剧荣登了世界艺术之林,受到世人的瞩目。北京人艺,中国艺术界的一座瑰丽的殿堂。
  今年6月,是北京人艺走过半个世纪的纪念。我采访了北京人艺院长刘锦云。身材魁梧,说话大嗓门的刘锦云,初看上去似有些“粗”。但坐定交谈,这位编剧出身的院长思维敏捷,逻辑严密,处处透露出儒雅和内秀。说起人艺的戏为何受欢迎,他似乎才真正有了兴致,说起戏剧大师曹禺,更是声情并茂,两眼放光。
  严格的选剧原则
窗外紫萝散发着清香,天空中飘着细雨。仿佛与缜密的雨脚相应,我们在屋内细数着人艺演过的剧目。半个世纪以来,人艺共创作演出了250个剧目。在人艺厚厚的纪念册里,一个个闻名中外的优秀剧目此时正轻盈地跳出纸面,好像要列成队向我们走来。
刘锦云说,人艺的戏之所以叫得响,与我们选择剧目的严格、整体创作态度的严谨分不开。北京人艺是曹禺创建的,郭沫若、老舍、曹禺的作品为人艺奠了基,所以人们称它为郭老曹剧院。一些大作家经常为人艺撰稿。同时,人艺还选演了一批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我们选演剧目时,不跟风,不轻率,不为了评奖上戏,这是曹禺留下的“家风”。一个剧院对观众的需求要有清醒的把握,与其演一个不太好的本子,不如选一个经典名剧,经典作品对观众有着永恒的吸引力。
北京人艺为庆祝建院50周年,重新排演了《茶馆》、《雷雨》、《蔡文姬》、《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5台大戏和《足球俱乐部》、《无常·女吊》、《第一次亲密接触》3台小剧场话剧。5台大戏是人艺历年来演出剧目中的“珍品”,当年演出时,曾经名震京华。3台小剧场剧目为新创。今天老戏重排,刘锦云说,有继承有创新,相信观众仍然喜欢,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50年来,人艺的剧目方针呈现出立体化的发展态势,既演名洋古的经典之作,也演高水准的现代艺术精品,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目,实验性、探索性的剧目也时常上演,舞台上百花齐放而又充满时代气息。刘锦云说,不论演什么,都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准,以高质量的剧本为准。坚持演出剧目的水准,才有了人艺在中国话剧界的位置。
  一批热爱舞台的演员
曹禺生前一直担任北京人艺的院长,曹禺精神更是北京人艺的巨大财富。曹禺精神,一曰德,一曰艺。曹禺对戏剧的热爱,他对戏剧的献身精神,一直是人艺的艺术家要努力达到的境界,曹禺就是立在北京人艺的艺德标杆。
浏览人艺的群星谱,真是灿若红霞,光华灼灼。而人艺的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以剧院这个大家庭为荣,视舞台为根,视戏剧为生命,不为世俗的诱惑所动。刘锦云说,人艺的演员不论走得多远,只要舞台需要,他们会立刻回来。一次剧院通知杨立新演戏,他马上从美国飞回来。老演员韩善续说过,我的影视活动只是叶,剧院才是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道德的核心,是演员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人艺演员如斯。
在人艺的排练厅,曾悬挂过“戏比天大”的条幅。舞台虽然清贫寂寞,但人艺演员心中,始终装着“戏比天大”的信条。于是之说过“执着如怨鬼,纠缠如毒蛇”,就是演员对艺术敬业的写照。在中国话剧艺术的画廊里,从人艺舞台上走出的程疯子、蔡文姬、祥子、王利发、常四爷、刘麻子、关汉卿、王昭君、狗儿爷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形象,尽管经过了几十年岁月的消磨,今天依然闪烁着鲜活的光泽。
在采访人艺的日子里,我时时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虔诚和敬业,感受到他们精神世界里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执着和信念。刘锦云说,曹老以自身的风范告诉我们,于清寒与寂寞中奉献自己,是每一个真正从艺者必备的品格。人艺的几代艺术家这样亲躬了,因而才有了一台台好戏,才有了剧院的繁荣。
  拼命跑一场接力
10年前,刘锦云接替于是之任人艺第一副院长时,于是之领着他去北京医院拜见曹禺。曹院长殷切嘱托之后,告诫已经50多岁的刘锦云:难的时候,你可不要哭啊。
刘院长说,10年倏忽而过,我没有哭,但也不敢笑,酸甜参半。一个剧院,数百号人,要生存,要发展,诸事艰难可以想象,但一批新演员成熟、成长起来,挑起大梁,又让人颇感欣慰。这次演出的5台戏,新一代演员接替了老一代艺术家,新老演员交接圆满完成。《茶馆》原来是于是之的版本,这次由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主演。《蔡文姬》原来是朱琳、刁光覃、蓝天野、苏民老一代名家挂帅,这次也换了青年演员,几出戏都重新做了艺术处理。经典能重现舞台,观众能再睹芳华,这说明人艺后继有人,人艺的传统、人艺的精气神一代代传下来了。刘院长说,人艺的戏观众爱看,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形成了观众认可的人艺风格,延续了曹禺精神。几十年来,我们都在拼命跑着接力。
说到什么是人艺的精神时,刘院长说,就是演员对舞台的热爱,是剧院的凝聚力,而且是向着以曹禺为核心的凝聚。话剧不是一二台戏、一两个人就能立足于舞台的,它要有相对稳定的艺术家集团,要有能以每个人的艺术个性体现整体共性的一批人之间的默契。人艺有这片土壤,这尤其值得珍惜。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云与坎坷,回顾与瞻望,展示与检阅之际,刘锦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剧院的本子问题,人才匮乏问题,都在折磨着我们。但只要一想到曹禺,我们就有使命感、神圣感,不敢有丝毫懈怠。不论担子多重,我们都要凝聚在曹禺的旗帜下继续向前。
“拉开大幕是真的”,这是人艺的一句老话。我们期待着北京人艺的更加辉煌。(附图片)
《雷雨》剧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