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播洒先进思想的光辉——武警指挥学院教授马铁军传播“三个代表”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3
第1版(要闻)
专栏:

播洒先进思想的光辉
——武警指挥学院教授马铁军传播“三个代表”纪事
新华社记者 张东波 本报记者 李成华
  研究科学理论,传播科学思想,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崇高的使命。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后,广大理论工作者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学习、研究和传播着这一重要思想。武警指挥学院政治理论学科部主任、硕士生导师马铁军,正是其中的一员。
  去年年底的一天,从武警指挥学院政治理论学科部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马铁军率领学科部全体教员,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建起了“三个代表”文献数据库。
  全院师生聚集在学院阶梯式教室,观看“数据库”的演示。演示结束,学院领导激动地拉着马铁军的手说:“你们为传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了一件大好事。”
  作为一名政治理论教员,马铁军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他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发展和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地把学习、践行、传播“三个代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他留意收集、摘抄、复印所能见到的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文章、资料,及时组织学科部教员学习、研究,引导大家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思想内涵的理解。为了激发教员们学习、研究“三个代表”的热情,他将《理论与现代化》杂志的部分编辑邀请到学院,发起组织了一次“三个代表”学术研讨会。学科部的教员人人撰写学术文章,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其中5篇学术文章在《理论与现代化》杂志发表。
  随着全党、全军学习、研究“三个代表”活动的步步深入,学院内时常有人向马铁军索取有关资料。一次,一名学员找马铁军复印资料,临了客气地说:“要是有一套较为系统的文集,就不用老麻烦您了。”这给了马铁军一个启示:如果能将有关“三个代表”的学习资料汇集起来,建立一个文献数据库,让全院人员在局域网上查询,不就能方便大家学习、进一步促进学习的深入吗?马铁军的想法,得到学科部全体人员的响应。于是,在去年那个酷热的暑假里,学科部全体人员放弃休息,每天坐在电脑前不停地敲击着键盘,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到了中午,他忘了吃饭,一直埋头制图。图制作好了,他才感到由于在电脑前坐得太久,饿得心里发慌,浑身发软,双手在键盘上直打哆嗦。尽管如此,马铁军也没有放下手上的工作。制图、打字不成了,他就躺靠在椅子上,调出电脑中的资料边浏览边构思……
  就这样,容纳800余万字、上千篇文章的“三个代表”文献数据库建成了。那每一个字符、每一幅构图,无不凝聚着马铁军及其同事们的心血。
  去年8月,马铁军应邀出席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的全军院校学习“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会上,他结合学院的实际,介绍了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的成功实践,并提出开设“三个代表”专业课的设想,引起了总政领导和与会专家的关注。
  “作为一名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学习不是目的,传播党的先进理论才是我们的追求和神圣职责。”马铁军在工作中总是这样要求自己。他是武警部队最早被破格提拔的年轻副教授,当时只有33岁。早在南开大学就读时,他就系统研读了近百部马列专著,奠定了他一生信仰马列、追求真理的根基。从他举起右手向党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那一刻起,他就决心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都奉献给党,努力做一名党的理论的忠诚捍卫者和传播者。马铁军从事政治理论教学20余年,先后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教员,获得全军“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并荣立二等功。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论述发表后,马铁军立即组织学科部学习研究,并撰写出8讲20余万字的讲义,在课堂上向学员宣讲。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发表后,正值武警部队师以上干部理论集训班在学院举办,他立即修改、调整讲稿,为师以上干部增开“三个代表”专题讲座。先后为学员举办“三个代表”专题讲座14场,使“三个代表”真正进入每一位学员的心中。
  马铁军二十年如一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最高信仰,把传播科学理论作为崇高使命,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