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三个代表”是法宝——江苏连云港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5
第4版(要闻)
专栏:

“三个代表”是法宝
  ——江苏连云港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二三事
  本报记者 严冰 鲍洪俊
  桥通民意顺
  聊起“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江苏省灌南县花园乡莞渎村的村支部书记刘福华给我们讲了一件事:去年,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时,开了一个干部作风的转变会,村民们提了不少意见,1958年入党的老党员陈学勤质问刘福华,自家门口的一座小石桥,年久失修,群众出行很不方便,几任村支书都没有解决,刘福华能不能解决。
  面对村民连珠炮似的发问,老刘直冒汗。开完会,他立即与村民前往现场,商量修桥办法。这段桥可真让老刘冒了汗,工程太小,没有包工队愿意接,最后还是乡建筑站的同志被老刘真心为村民修桥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也学‘三个代表’,赚不到钱,我们也干。”
  村民的意见得到了尊重,村民自治逐步得到落实,现在再开村民大会,村民发言争先恐后,指责的少了,更多的是表扬,是建议。
  支部建船上
  在连云港市赣榆县,渔民们一出海有时要20多天。在柘汪镇西林子村,记者登上一艘捕鱼船,发现在党员船老大的带领下,十几个壮实的汉子正围坐在一个小木箱旁,读书看报,这里面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学习读本》等书。船老大李宝干告诉记者,因为渔民出海作业时间较长,船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岸上建起了渔业电台,镇党委、村支部有什么学习信息,可以随时通过电台通知船上支部。
  以前,出了海一下网,船员们就聚在一起打麻将,现在党支部建在了船上,书箱搬上了船头,伙计们闲下来,不是收听电台广播,就是聚在一起读书看报。老李说:“‘三个代表’和咱渔民的生活贴得紧,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样样离不了。‘三个代表’就是咱的航标灯。”
  干部进农家
  在灌南县,记者住进了莞渎村计划生育服务室。村民们告诉我们,市委副书记仲琨每次下村都是住在这间简陋的民房里,一住就是好几天,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共谋发展大计。村民们说:“以前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人,现在走进了咱家里。”灌南县很多村民都有县、乡领导的联系电话,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可随时联系。
  干部下来了,农民的收入上去了,莞渎村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有的村民靠编草帘、孵草鸡、经营面粉厂,盖起了两层楼房,有的打工仔请来老板投资,建起了沙发厂。村里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加大了对村里鳏寡孤独残疾者的帮扶力度。现在村民们逢人便说:“共产党真正好,‘三个代表’是法宝,干部学了见成效,多年愿望实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