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弱势者的温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6
第7版(大地·作品)
专栏:作家论苑

弱势者的温馨
南翔
  在北美,在加拿大,看到我的移民朋友,个个都在为寻觅一份职业奔波。他们说,生活在此地,生存的竞争显然是存在的,但是很能感受到一句国际大企业行话的温馨,那就是:以人为本。
  我觉得,最能感受这句话的魅力的,应该是这个国家的残疾人。
  我知道比中国国土还大的加拿大仅有三千万人口,但不知道加拿大的残疾人有多少。如果他们知道中国的残疾人口有六千万之巨,恐怕会伸出舌头缩不回去,因为这是他们全部人口的两倍。
  我注意到在加国,举凡有厕所的地方,无论公用事业单位,还是民间活动场所,都有一个供轮椅使用的宽大的厕所。那次随朋友到一个小小的华语广播电台去,区区不足十数员工,一楼照样设置了具有轮椅标志的洗手间,想必极其偶然地可能会有乘轮椅来的特约嘉宾,充其量是小概率,可这个厕所,就是为小概率出现准备的。
  乘轮椅者,我观察不仅是残疾人,还有肥胖者与不良于行的老年人。他们生活得很快乐。
  那次在渥太华的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一楼是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二楼三楼是各种声光雷电组合成的一个国家的文明史。就见一个乘轮椅者很自如地在几个楼层各个展厅间浏览。展厅大小不一,柳暗花明,百怪千奇,但是仍没忘记在各处设置乘轮椅者自由徜徉的通道。
  在温哥华的时候,适逢公交车司机罢工,公用交通全线瘫痪,但是还得为残疾人开出专车。平时,公交大巴也是很优待残疾人的,那种叫Kneelingbus的,车头可以屈尊降贵,“跪下”以迎轮椅,司机会上去协助残疾人上车,同时给轮椅以宽阔的空间。
  国内所见轮椅,多是手推式,如果从锻炼角度看,当然不错,但是那是禁不住远行的。作家中有史铁生与张海迪是乘轮椅的,记得几年前在作家代表会上见到二人,还是手推轮椅。加拿大的残疾人多是电动轮椅,不仅省力,而且前面有大小两对轮子,可以爬上台阶。其实,即使不能爬上台阶,在商场、街道、影院……到处能见到轮椅的通道。在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的球形影院,一进去就看见给一排轮椅观众留有宽敞的车位,乘轮椅者就坐在轮椅上看电影。
  我在加拿大没有看到盲人,盲人当然是这个原本人口就不多的国家的“小概率”。但见十字路口,行人可摁的红绿灯,同时就配备了提醒盲人辨识的声音。在一些车辆不十分繁忙的路口,路边的灯柱下,有一个按钮,行人如果横过马路,可以摁亮绿灯,绿灯亮了,声音响起,盲人也就可以过了。因为是十字路口,盲人要想知道是哪边的绿灯亮了,并不难,因为,两边发出的提示音是不一样的。在国内习惯了人让车,我在深圳的深南大道上,看到有很多条斑马线,却很少见到汽车在斑马线前减速,在飞驶而霸道的汽车面前,正常人过去都害怕,遑论老人、小孩和残疾人!加拿大的朋友总是让我大胆过马路,也常见小车停下示意我先走。但是我固执地让车子,因为担心养成不怕车的习惯,回去走路要有麻烦。
  在一个多层游乐场所,我看到室内电梯的按钮也有盲文,那是一个个明显的突出点。残疾人无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最能体现人道主义的深度,展露人文思想的底线。当然,经济发达的优势,能够比较理想地实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但是,经济的好坏,永远不能成为是否关注弱势群体的理由,因为弱势与强势是可以而且必定互相转换的,今天关怀老弱病残,就是关怀明天我们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