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让城市安静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7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让城市安静些
刘一达
  最近一位老先生给我写信,呼吁治理一下城市噪声污染。他提出一个观点:北京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除抓好绿化、美化之外,还要加上一个静化。
  北京人是比较喜欢热闹的,即便平时没什么值得热闹的事,也要想主意制造点热闹,比如现在每到晚上,大爷大妈们敲锣打鼓扭秧歌。再比如一些京味餐馆,店小二们扯着嗓门高喊:来了您哪。接着满堂应喝,震人耳朵根子,以此来壮餐馆声色。当然,爱热闹并不限于上岁数的人,那些年轻小伙儿和姑娘们不是也喜欢到迪厅,随着尖声刺耳的打击乐,扭动扭动腰肢吗?不少到国外生活过或溜达过的人,回国后对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感到惭愧。的确,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在公共场合说话,往往要压低嗓门,而且还不苟言笑。美籍华人靳羽西在一篇文章中说,评价一个女人的气质高雅,要看她说话的声音高低。把说话嗓门高低看作是自身的一种修养,应当是人类文明的总结。事实上,人类进化到文明社会,是应该把安静作为一种享受的。换句话说,在文明社会,享受安静是人的一种权利。
  给我写信的老先生是个细心人,他列举了十种噪声源:一是停在居民楼下的机动车乱按喇叭,防盗器的警报声尤其扰人不安;二是走街串巷的小贩野调无腔地大嗓门吆喝;三是清晨和傍晚的健身者的喧哗;四是住家附近中小学校课间操的高音喇叭;五是楼上楼下搬东西的撞击声和上下楼的沉重脚步声;六是楼上楼下午夜搓麻声和电视及音响声;七是邻街居民楼久闻的马路上机动车驶过的噪声;八是机动车司机在路面上乱按喇叭,以喇叭代替说话的噪声;九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说笑声;十是开会或看电影观赏节目时,手机呼机发出的声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听到的不和谐的噪音远不止这些。用心分析一下,您就会发现,多数噪声源出自人们对文明的认识程度,也就是说有些人只图自己痛快了,把别人给忘到脖子后头了。就像在餐馆吃饭,有些人不管别人感受如何,只管自己扯着嗓子唱卡拉OK一样,所以说噪音污染说到根儿上还是人的素质问题。城市静化,首先得公民文明化。
  有人说都市有了喧嚣,才使城市有人气,有生气。似乎噪音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脚步,交融为城市的交响乐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发达国家的城市,不但重视环境的美化,而且也非常重视静化。静化已成了城市文明的标志。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几乎听不到机动车的喇叭,在社区也看不到把出声不当一回事的现象。要使城市静化,消除人为的噪声污染源,除了政府要加强对市民的静化教育和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外,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把严禁司机在路上乱鸣笛、禁止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写入公民文明公约和城市管理条例,对司机乱按喇叭要视为违反交规进行处罚等。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杜绝不必要的噪声源是办得到的。比如可以在公共场所如机关、学校、医院、公共汽车、地铁等处张贴醒目的警示牌,告诫人们不要大声喧哗等,并不是很费事。我记得以前北京的街道上常见这种警示牌,上面写着“禁止鸣笛”、“肃静”、“请不要大声喧哗”等。可惜,这种警示牌现在见得不多了。并不是人们比过去自觉了,而是有些部门忽视了噪声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