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强化“核心” 推动“中心”——浙江省加强改善党的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9
第1版(要闻)
专栏:

强化“核心” 推动“中心”
  ——浙江省加强改善党的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
中央办公厅调研室 全国农村“学教”活动办公室联合调查组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于“备战”的考虑,国家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较少,国有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但地下矿藏相对匮乏,很难与其他资源大省相提并论;虽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但陆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只有0.55亩,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就经济发展条件而言,浙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然而,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浙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迅速跨入了经济大省行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由1978年的124亿元和331元,增加到去年的6700亿元和14550元,在全国的排位均上升到第四位;去年财政总收入达到856亿元,三年翻了一番,跃居全国第五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65元和4582元,均居全国第三位。浙江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干部群众说,这几年是浙江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的时期。人们“心齐、气顺、劲足、实干”,今后的发展步伐还会更快。浙江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一些省市县的负责同志认为,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党的建设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目标来加强,强化党的领导这个“核心”,推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一、一个基本共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浙江省委近几年来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他们感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四个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要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不改善就不能加强,就难以肩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几年来,他们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切实强化党的思想政治领导。省委深刻认识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要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统领各项工作。近几年来,他们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来抓,坚持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抓好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脱产理论培训,突出抓好学习考核、检查交流等制度的落实,突出抓好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结合。通过学习,一是强化了政治意识,切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贯彻到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强化了大局意识,自觉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旗帜鲜明地批评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凡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浙江都坚决贯彻执行,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中央的政令在浙江畅通无阻。三是强化了责任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党委“一把手”切实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市、县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省委围绕党建工作经常出题目、下任务、带头搞调研,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专题性全委会,集中研究解决党的自身建设的重点问题。
  二是坚持抓大事、谋战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切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省委坚持管大事,谋全局,把方向,出思路,抓关键,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重大决策、全局指导和战略重点上。近几年来,他们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和举措,比如:
  ——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委提出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种养结构和海洋渔业结构,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针对浙江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省委提出了经济发展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方针,坚持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和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涌现了东方通讯、镇海炼化、娃哈哈等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针对浙江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状况,省委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重大决策,努力改善发展环境,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强化外贸出口优势,以出口主体多元化带动出口产品、出口市场和出口方式多元化,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全省外贸出口连续3年大幅增长,今年1至4月份同比增长21.2%。
  ——针对浙江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省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推进城市化的战略,初步改变了过去“村村都像小城镇,城镇都像大农村”的状况,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
  ——针对浙江高等院校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省委提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突破高等教育瓶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调整高校布局,在发挥好浙江大学龙头作用的同时,在杭州、宁波、温州新规划和建设了5个高校园区。
  ——针对领导干部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省委把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党风廉政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树立了范匡夫、毛泽平、张家明、朱缀绒等一批“干净干事”的先进典型。同时,加强警示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使反腐败斗争走上了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
  在制定和实施这些决策的过程中,省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代替,既保证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了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切实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各级领导班子是实施党的领导的主体。要改善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几年,他们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突出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抓选拔,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上下功夫。到去年底,全省11个地级市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45岁以下的占到了1/4,88个县(市、区)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40岁以下的占到了1/3。同时,党政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也有了明显改善,整体活力大大增强。
  ——抓培养,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3年多来,全省共选调了8500多名中青年干部到省市两级党校学习,还选派了164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国外进行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同时,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培养锻炼,选派文化程度较高的机关优秀干部到基层挂职,并从基层选拔部分年轻干部到省级机关锻炼。
  ——抓改革,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他们进一步完善了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今年3月,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9名拟任和推荐的市地党政“一把手”和省直部门正职人选,首次实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时,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力度,到去年底,全省共调整不称职干部945名,其中厅局级4名,县处级199名,科级742名。
  二、一条重要经验: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前些年,个别地方一度出现了就党建抓党建、就经济抓经济,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这个问题引起了浙江省委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如果离开中心、离开发展抓党建,党建工作就没有出路,党的先进性就不能很好体现。几年来,他们紧紧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同步发展、同步加强的路子。
  第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来推进,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浙江农村工业化起步较早,赢得了改革的先发优势。但进入90年代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出来。为此,省委提出农村基层党的工作要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来进行,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他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把“干部受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农民得实惠”的具体行动中。整个“学教”活动必须结合农村实际,狠抓固本强基,力促富民强村,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等7个专题文件。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下农村、进农户,深入研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突出问题,帮助一乡一村理清发展思路,一家一户落实致富措施。省委书记张德江先后6次到联系点——全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的淳安县进行调研、指导,还带着行李深入到离县城60公里的偏远山村蹲点,与农民同吃同住,共商发展茶桑、脱贫致富大计,并帮助开通了村民盼望多年的2.5公里机耕路。去年淳安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25元。“学教”活动如春风化雨,强化了农村基层干部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群众说,现在干部围着群众转,真听意见,真访群众,真办实事。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的干部结合建立健全“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机制,把“人民第一”、“创业万岁”8个大字刻在石碑上作为座右铭,立在村口让群众监督。据对全省182.9万多名群众的抽样调查,群众对“学教”活动满意率平均达到97%以上。
  第二,企业党的建设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来进行,通过发挥党组织的重要作用,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企业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哪里?浙江的同志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索,明确指出,要把实践党的基本路线、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立足点,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党建工作。这几年,他们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党的建设,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贯穿于深化改革、扭亏解困、维护稳定的工作中,有力地推进了企业“三改一加强”的工作。目前,全省97%的企业已完成改制,82%的企业建立了新型劳动关系。在温州、台州、宁波等沿海城市,再就业已不再是难题。近两年来,他们又在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了“三讲”教育,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目前已占据半壁江山。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80多万个,从业人员770多万人,所创造的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7%。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是一个事关大局、十分紧迫的问题。浙江省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省委负责同志亲自带队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了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目前,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总数达到了18.31万名,党组织总数达到了15928个,在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应建已建的比例达到94.8%。
  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开展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杭州传化集团党委是浙江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的第一个党委。党组织在生产经营上当助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唱主角。党委书记参与企业最高决策机构,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参加集团中层干部会议和列席经营班子工作会议,党员则通过“早知道制度”对集团的重大决策和发展规划进行酝酿。这样,党组织既能监督企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规,又可以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党组织的帮助、促进、监督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三,社区党建工作紧紧围绕推进城市化进程来加强,把强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贯穿始终。浙江省把社区党的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点,积极探索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去年,省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并专门召开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地积极实践,初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由辖区内所有党组织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杭州市下城区努力扩大社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使党建工作向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延伸,向社区单位延伸,向社区党员延伸,丰富了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巩固了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宁波市在全市社区组织开展了“一人一岗”活动,找到了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有效载体,出现了“思想疙瘩有人解、家庭困难有人帮、邻里纠纷有人劝、事故隐患有人抓、环境绿化有人护”的喜人局面。全市城区以党员为骨干的服务志愿者已达8万多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400多支,推出服务项目20余个。“有困难找党员”,已成为社区最响亮的口号;社区党务工作,已成为许多人向往的工作岗位。1999年海曙区招聘15名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和主任,报名的竟有77人。今年32岁的赵枫,大学文化,原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团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经过竞争,他担任了万安社区党支部书记。调查中我们问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他充满激情地说:“社区党建工作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事业!”
  三、一个根本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党的建设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调研期间,我们下企业,走农村,进社区,访党员,问群众,听到不少新话,看到不少新事,发现许多亮点。深深感到,浙江党的建设之所以能够保持生机与活力,关键在于他们能够和着时代的节拍前进,坚持在继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把创新渗透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一)观念创新力求有新的突破。浙江省委针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四个多样化”的发展带来的一些疑虑和困惑,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开展了大讨论,引导大家从解放思想入手,从观念创新破题,解“扣子”、换“脑子”,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比如,在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问题上,他们提出破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疑虑重重的畏难情绪,树立坚定不移、理直气壮抓工作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做好党建工作;破除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会影响党的先进性的思想,树立用全新的视角认识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观念。大讨论带来了思想大解放,新观念开辟了新天地,全省上下出现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风气。乐清市委提出做到“三个跳出来”:即从姓“资”姓“社”的思想包袱中跳出来,从农村党组织单一建在村上的格局中跳出来,从单纯论“名分”讲“身份”发展党员的束缚中跳出来,党建工作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一些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做党务工作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在这里做党务工作,感觉不自在,说话底气不足,工作腰杆不硬。现在认识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也是党组织和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舞台,从而增强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内容创新力求更加丰富。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浙江省各级党组织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使党建工作内容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把党建工作目标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相结合,把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衡量党建工作做得怎么样、党的先进性发挥得怎么样的根本标准。二是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体现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和渠道,传播渗透到各个层次和领域。浙江万里学院党委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的建设之中,创新办学体制和办学理念,创造了既不同于一般国立学校,又不同于民办学校的“万里模式”,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公办学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改革的试点。三是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为此,全省普遍开展了“串百家门、记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活动,着力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宁波市海曙区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号码为“81890”(谐音“拨一拨就灵”)。自去年8月以来,共解决市民求助事项1200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99%。这条服务热线已成为宁波市社区服务的第一品牌。
  (三)机制创新力求更加完善。省委把创新和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是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措施、好办法,都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是完善领导责任制。强化“三个合力”,即党政合力、上下合力和部门合力,从省委、市委到县乡党委,上下贯通,步调一致,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完善党建工作督促检查机制,健全督查体系,改进督查方式,加大督查力度;量化党建工作考核标准,运用好考核结果,发挥好考核效能。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党建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手段创新力求更加有效。浙江省各级党组织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手段,使之更加灵活多样、切合实际。一是创新活动载体。他们在继续抓好农村“三级联创”、企业“四有一促进”、社区“凝聚工程”等载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比如,宁波浙东建材集团党委结合企业特点,提出塑造“钢筋混凝土精神”,要求党员做“钢筋”,干部做“石子”,科技人员做“水泥”,把全体员工凝聚起来,共同开创企业的新局面。二是借鉴运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如借鉴现代人际沟通理论,用“信”、“情”、“理”来做人的工作,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以情激励人、以情凝聚人,以理服人、以理育人。富阳、乐清等县市在党务工作者中开展了“三心”教育活动,即以热心、耐心和信心,满腔热情、扎扎实实地做好党务工作。三是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党建工作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对党的组织、党员数量及其分布和构成等各种信息及时跟踪、及时传递、及时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杭州富通集团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他们针对分支机构多、人员分布广、党员流动大的实际,建立了党建工作网站,实行网上管理,形式灵活,方便快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一个有效方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浙江省委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抓党的建设,他们站高一步、想远一步,既注意通盘运筹,从整体上推进;又注意区别轻重缓急,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实现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良性互动。
  一是从整体思路上拓展。党的十五大以后,省委按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部署。2000年春天,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省委明确提出,要拓展党建工作的思路,把“三个代表”贯彻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于各个环节,延伸到各个领域,渗透到各个层次。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努力当好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使党的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是从重点领域突破。省委清醒地认识到,抓党的建设同抓其它工作一样,没有重点突破,就没有全面工作的整体推进。他们在扎实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从2000年开始,每年集中精力研究解决一个重点领域党的建设的问题,力求取得突破。前年,他们重点研究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问题,提出了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基本原则和活动方式,使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他们突出抓了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党建为龙头、文化为主线、服务为重点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今年,又根据社团组织越来越多、分布范围越来越广的实际,把社团党建工作列入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通过这些重点领域党建工作的突破,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全省党建工作呈现出全面加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从重要环节切入。去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之后,省委把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把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环节,把转变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作为切入点,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对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是要求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县以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是要求他们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防止和克服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是要求他们增强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维护职工利益,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四是从点到面全面推进。省委常委普遍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经常到点上解剖“麻雀”,以取得指导面上工作的主动权。在工作指导上,他们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注意抓先进地区、先进行业、先进单位,发挥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突出抓中间,促其上水平、上台阶;着力抓后进,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促其尽快改变面貌。比如:在农村,省委每年抓17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点、16个乡镇示范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每年抓20个党建示范企业;在社区,总结推广了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和宁波市海曙区的经验。同时,对处于后进状态的村镇、企业和社区,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浙江省委深刻认识到,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发展先进文化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们在带领干部群众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他们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并结合浙江的实际,总结概括出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把它作为凝聚和激励全省人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浙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统,浙江人“既能睡地板、又能当老板”的吃苦耐劳精神被广为流传。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一些人不讲信用,见利忘义,“假冒”产品一度损害了浙江人的形象。比如,1990年国家八部委曾联合到温州柳市对低压电器打假,在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鞋,全国一些城市的商场还拒绝温州产品入场。为此,他们痛定思痛,明确提出要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继承吃苦耐劳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加强诚信教育,建立信用制度,完善信用监管,树立“信用浙江”的新形象。温州市委、市政府从1993年开始,组织开展了以“质量立市”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在此基础上,这几年又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质量管理力度,同时设立群众监督网,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温州的产品又重新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7个产品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1000多家,占全省的1/4强;最近全国评出的皮鞋免检产品,温州就拿了14个。
  江泽民总书记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在浙江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联系浙江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才能从根本上反映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们决心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总结好、运用好这次农村“学教”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这个“核心”,推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