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重庆直辖5年来发展变化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8
第9版(理论)
专栏: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推动改革与建设实践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
——重庆直辖5年来发展变化的启示
俞轩礼
  “努力在西部大开发中早日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这是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在重庆设立直辖市5周年之际视察重庆时向3000万重庆人民发出的号召。这一号召,为重庆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重庆具有重大意义。
  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议。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实际,解放思想,负重自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建设和发展的良好开局。在这5年中,重庆市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集中精力办好按期完成移民任务、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四件大事。到2000年,一举扭转了工业连续亏损的局面,2001年工业赢利增长55.4%;20个贫困县成建制地脱贫,并且使直接关系三峡水库水质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坚持中央提出的“开发性移民”方针,比较顺利地解决了移民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按期完成了一期移民任务,二期移民工作正在顺利推进。2001年,重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50亿元,比直辖前的1996年增长53.1%。重庆正在实现新的振兴,并带动长江上游地区加快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这5年是重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重庆的发展变化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正确的。
  回顾重庆直辖以来的5年,可以看出,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5年的实践十分丰富,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明确发展目标。“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实现重庆新的振兴,就必须努力把“三个代表”要求全面落实到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上。这既为重庆初步振兴的实践所证明,也是重庆在发展新阶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实践“三个代表”,必须明确重庆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富民”与“兴渝”,目标一致,相互促进。民不富,无以兴市;市不兴,难以富民。“富民兴渝”与“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有机联系,互相促进,统一于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统一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只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倾听民声,掌握民情,凝聚民心,纳各方富民之策,求长久安民之道,就一定能使这一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重庆实现初步振兴的决定性因素。直辖以来,重庆开展了“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我们怎么办”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强调要“五克服、五强化”,即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强化发展意识;克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思想,强化大局意识;克服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的思想,强化进取意识;克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思想,强化创新意识,极大地推动了重庆的发展。在发展的新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思想认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符合自身实际,更加符合人民意愿。
  必须坚持将中央赋予的使命与具体市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直辖之初,中央交给重庆“四件大事”,并要求重庆发挥特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结合具体市情,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加快发展,富民为本”的工作方针。经过两年的探索,又进一步确立了做好“三篇大文章”的工作总体思路,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办好四件大事,解放思想,埋头苦干,努力缓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重庆新的振兴;从管好新兴直辖市着眼,进一步拓展视野,改进领导方法,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符合重庆实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做好工作的关键,努力加强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工作思路是中央精神和重庆市情相结合的产物,既符合中央要求,又符合重庆实际,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可行的。
  必须集中精力抓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效解决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庆是年轻的直辖市,底子薄,困难多,矛盾集中,任务很重。如果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较大的改革力度,重庆特有的“东北现象”(国有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西部现象”(经济文化不发达)叠加的局面不可能被打破;如果没有稳定的局面,移民、老工业基地、农村贫困等各种复杂问题也不可能逐步得到解决。实践证明:不发展没有道理,慢发展只是软道理,只有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妥善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抓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促进新的更大发展。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伟大的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尤其是重庆的宝贵精神财富。重庆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以“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为主题,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重庆还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以及“山城”、“江城”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在发展的新阶段,必须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努力塑造新形象,把重庆建设成为一座独具特色、魅力四射的中国名城。
  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市,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积极探索行政管理新路子。振兴重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重庆在这方面的经验是: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市委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的团结带动全市的团结,努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新面貌;按照“适应、提高、从严”的总体要求,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八方英才汇聚的局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从加强干部队伍团结、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作风建设等六个方面,切实加强全市党的建设;坚持依法治市,积极探索对重庆这个“市的建制、‘省’的格局”的特殊直辖市的行政管理新路子。
  在新的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重庆也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进入全面推进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早日实现重庆新的振兴。
  ——分三步走,到202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第一步,到2005年,富民兴渝取得新进展,西部大开发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四件大事取得新成果,奠定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基础。第二步,到2010年,富民兴渝实现新突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西部大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完成四件大事,城乡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框架。第三步,到2020年,富民兴渝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西部大开发全面见到成效,城乡人民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市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大大增强,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通过建成“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充分发挥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强大功能。“三中心”,即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两枢纽”,即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一基地”,即长江上游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
  ——加快“三大经济发展区”建设,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高地。将全市40个区县市按区域纳入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中,使之按照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通过三大经济区的建设,促使三峡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推动重庆的城镇化进程,优化重庆的生态环境。
  ——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动力,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围绕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灵活的营运机制这“三大基础”,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增强重庆的国际影响力。
  ——以党的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证社会全面进步。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依法治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礼仪重庆、诚信重庆、知识重庆、魅力重庆”的新形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