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梁祝”舞新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8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梁祝”舞新篇
赵国政
  由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变的爱情故事,已经数不胜数,仅就舞蹈、舞剧、舞蹈诗来说就不下十几个版本,然而由蒋华轩先生编导、香港舞蹈团在香港、上海公演的舞剧《梁祝》却凸现出山外有山的超越之势。
  较之以往的版本,这一版本的优越处首先是老树新枝,令人耳目一新;再就是提升了人物品貌和事件发生的生活基础;三是在嬉雨的动态与舞蹈中道出事物的真相,既适于舞蹈展开,又避开了舞蹈艺术拙于叙事的弊端,以便腾出空间让舞蹈在抒情领域里尽兴驰骋;四是梁祝的相识相交及祝英台身份的暴露,在时间上显然是大大提前了。这加快了舞剧节奏的推进,使梁祝尽早地进入恋人过程,也使男女双人舞更有看头,否则一出舞剧的双人舞总是在两个男人之间进行,从情感到形象,都会有所缺憾。作品还设计了学子们健体强身的晨练内容。开始是类乎太极拳、太极剑式的缓慢舞蹈,继而是激越呼啸的快拳式舞蹈。这种将现代的育人观念与古代的健身操(各式拳剑)相结合的形式,不仅与静态的苦读场面形成反差,也张扬出舞蹈本体,并强化了古代书生的阳刚之气。
  第三幕从“十八相送”那样的大段双人舞到二人化为蝴蝶的舞蹈设计,更多地用浓墨重彩的写意手法发挥了舞剧艺术的抒情作用,尤其对二人因情殉难的处理特别震撼人心。从天幕到边幕悬挂着满台的白纱,梁山伯将这些白纱一一撕下,终于被瀑布般倾泻的白纱埋葬,形成坟冢。眼看恋人已去的祝英台则将余下的纱条及整个天幕一起撕去,顿时产生了天崩地裂的效果。
  作品中也有大量藏族舞蹈素材,因经过了咀嚼消化,所以如不留意,很难觉察。编导的体会是,选择舞蹈素材越原始越好,只有原始才更能编出民族的味道;创作手法上越新越好,只有出新才不致露出素材的痕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