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把握好“反腐打黑”创作的基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把握好“反腐打黑”创作的基调
仲言
  近些年,随着反腐败斗争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
  一些大案要案相继破获,许多腐败分子和黑恶势力受到法律的严惩,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展示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与此相关,描写反腐打黑题材的文艺创作也日益增多。许多作品把重大的主题、深刻的内涵和曲折的故事较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文艺阅读和收视热点,其中涌现出了一批直面现实,受群众喜爱的好作品,像《生死抉择》、《大法官》、《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十面埋伏》、《黑脸》、《中国制造》、《人间正道》、《至高利益》、《当关》、《走私档案》、《红色康乃馨》、《“厄尔诺尼”报告》等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切入反腐倡廉、勤政为民这一严肃主题,以开阔的视野和尖锐的笔触,深刻揭露了贪污腐化、权钱交易、恃强凌弱、危害百姓等丑恶现象,热情讴歌了党和人民对根除腐败现象和黑恶势力的决心,塑造了一系列在反腐打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充满正义和豪情的共产党人的感人形象,构成了当代文艺创作一道亮丽的景观。
  然而,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也不无忧心地看到,此类题材创作的跟风现象颇盛,而且也确有些作品把握失度。它们“名为托讽,实违本旨”,借反腐打黑之名,行展览腐败和黑恶现象之实。反腐除恶成了某些人招徕看客、捞取利润的招牌。有的不分善恶、混淆美丑,把反腐败斗争处理成领导层之间的“官场斗争”,各种私欲、权谋、倾轧、欺骗都变为所谓的“政治智慧”。有的极力描写各种骇人听闻的所谓腐败故事,渲染夸张,仿佛越离奇越有力度。有的热中于展示各类黑恶势力犯罪过程,毫发毕现地刻画各种作恶手段和凶杀暴力场面。有的腐败分子和黑帮头目被塑造成作品的主角,或工于心计、巧于周旋,或侠肝义胆、儿女情长;而正面人物与之比较却相形见绌,要么掣肘重重、壮志难酬,要么患得患失、窝窝囊囊。从这些作品中,人们看到的只能是腐败现象和黑恶势力的嚣张与肆虐,却看不到正义的强大力量,看不到反腐除恶的成就和希望。这不仅背离了反腐打黑创作主旨,而且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是有害的。
  反腐倡廉、打黑除恶题材的文艺创作,思想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需要审慎对待和认真把握。不是说创作中不能涉及某些案例和犯罪情节,关键在于如何描写。这里有个创作态度问题。能否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来选取素材,提炼主题,深入揭露腐败和黑恶现象产生的根源,探索遏制与消除这些社会毒瘤的手段和措施,关系着作品价值取向和审美品位。人民群众希望此类题材的创作要把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结合起来,彻底摒弃传统的“官场小说”和“黑幕文学”的老套路,摒弃玩味不良风习和低俗情趣的嗜好,真正灌注时代精神,张扬正义进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的反腐打黑力作。
  通过我们的作品体现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弘扬正气、惩戒邪恶,给某些当事人以教育,给违法犯罪者以震慑,给广大人民群众以鼓舞。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创作基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