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人为根本 众志成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19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走检查基层 看执法作风

人为根本 众志成城
本报记者 武侠
  1998年,河南省17个地市级检察院进行综合评比,三门峡市检察院名列第十四名;到2000年,排名上升到第四名;2001年,三门峡市检察院排名跃居第二名。这3年中,领导班子基本没变,干部队伍基本没变,变的是人的精神风貌,人的进取意识。
  聚人心,逢先必争
1998年底,检察院领导班子换届,新班子提出“逢先必争,逢旗必夺,逢坚必摧”的口号。院里调整了原先的考核奖惩机制,拉开干与不干、先进和后进的距离,人心思进,争先创优渐成风尚。无论是机关党建还是综合治理,无论是依法治市还是信访接待,他们人人敢于争先,就连歌咏和拔河比赛也不落下。
  1999年有关部门组织歌咏比赛,由于正值中秋,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都回家过节去了。此时,检察长赵光超和副检察长常敏通正在外地开会,为了赶上比赛,两位领导过家门而不入,一路风尘,赶在大幕拉开之前,站到了检察院的队伍之中。就在这支队伍中,还有一位身患骨癌的领唱。检察院最后获得歌咏比赛的一等奖,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3年来,三门峡市检察院共获得各类奖项近百种。如今,三门峡市检察院已经成为一个光荣集体的代名词。
  塑人品,先做好人
  “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好官一定得是好人”,检察长赵光超说:“要做一个高素质的检察官,首先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综合素质。”
  1999年春,陕县大石涧村被确定为三门峡市检察院的扶贫点,新班子不把扶贫当“包袱”,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全院检察人员分期分批派出扶贫,让检察人员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检察院“全员扶贫”,帮助大石涧村建成了90多米的拦河大坝、2200多米的引水大渠,山民们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500多亩“望天收”成了水浇地。
  为提高全员综合素质,三门峡市检察院还掀起了“兴学风,正作风”的“全员学习”运动。院里开辟了“展示与共享”讲台,每月一次,让检察人员上台讲读书心得,讲孔子、台海形势、唐诗宋词……检察院还鼓励检察人员继续深造,取得的学位按比例报销学费。麻将风、聊天风悄然被考试风、“充电风”取代。如今的三门峡市检察院,学习蔚然成风,正气油然凝成,检察人员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不学习的人很难再混下去了”。
  旺人气,众志成城
  “互相搭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三门峡市检察院新班子深谙“人和”的重要性,向全体检察人员承诺“三同”——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同甘共苦,事业上同舟共济。
  检察长作风民主,遇事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副检察长讲政治、顾大局,既敢于负责,又善于协调;党组成员不分年龄长幼、资历长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检察人员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被誉为“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领导班子。院里一位检察人员平时对检察长有意见,可当检察长听说这位检察人员子女就业遇到困难时,不遗余力,四方奔走,终于为他解决了困难,而自己的亲人却在待岗。副检察长常敏通骨质增生,连脱衣都困难,出差时只能和衣而眠;副检察长陈孟虎脚踝骨折,为避开看望者,集中精力办案,他四次“搬家”,躺在床上指挥办案……
  榜样的力量使全体检察人员紧紧地凝聚起来,他们爱院如家,视集体荣誉为生命。如今,来到三门峡市检察院,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奋发有为、昂然向上的浩然正气。
  2002年初,三门峡市检察院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基层检察院组织工作奖”,检察院的全体检察人员却由衷地说:“这奖那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