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士兵利益重如山——成都军区驻滇某炮兵团实践“三个代表”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0
第4版(要闻)
专栏:

士兵利益重如山
  ——成都军区驻滇某炮兵团实践“三个代表”纪事
新华社记者 段建勋 刘永华 新华社通讯员 赵丕聪 本报记者 汪波
  严格按照军委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建设部队,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一等功的成都军区驻滇某炮兵团,在实践“三个代表”活动中,加强和改进各级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坚持士兵利益至上,时时处处为士兵着想,部队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最近,这个团党委被总政治部评为“先进团党委”,团队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一)
  一天,面临改选士官的一连战士唐帮强收到3500元汇款单。这是在广州打工的姐姐寄来的。姐姐在附言栏写道:“小弟,这是姐这几年的全部积蓄,你要谨慎!”拿着汇款单,唐帮强的手在颤抖。他清楚,凭自己的素质,完全符合标准,但改选士官的名额有限,领导能……
  团长卢兴波、政委庞龙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很不是滋味:“该谨慎的是我们啊!”
  一周之后,改选士官的指标下来了,全团76个名额,够标准的却有200多人,说情的电话和条子接踵而至。卢兴波和庞龙也曾想过关照一下特殊关系,但是他们清楚,这样做就会损害大多数士兵的利益。在感情与原则的天平上,他们把砝码放到了原则一方。
  常委会上,常委们把接到的49个“条子”和说情电话摆到桌子上。他们发现,“条子”、“电话”请求关照的人都在按程序确定的人选之外,而说情的人都在团领导和部队利益关系之内。常委们仍然毫不犹豫地决定:电话一个不下转,条子一张不批,宁肯得罪“上头”、得罪“外头”,也不得罪士兵。
  唐帮强没动姐姐寄来的钱,如愿改选为士官。
  改选士官的名单一公布,全团上下一致拥护。近4年,这个团改选士官、推荐技术兵入学、士兵提干、报考军校、评功评奖等涉及2000余人次,没有发生一例有违“兵意”的事,做到了人人公平、事事公正。
  (二)
  炮团曾以“光头团”著称。前几年,为了显示军容风纪整齐,团里要求士兵头发理成清一色的“光头”。这次到炮团采访,我们发现“光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显年轻人风采和朝气的“板寸”和“刚健”等发型。
  这种转变源于一次“碰撞”。一次,为了迎接上级工作组,有关部门让全团战士“理光头”。一些战士却认为“光头”难看,不理。“这是团里的规定,必须按规定来!”部门的干部说。“《内务条令》上没有理光头的规定。”一些战士也振振有词。
  事情闹到团里,引起党委一班人深思:《内务条令》对士兵的头发长度有明确标准,何必非要违背士兵意愿标新立异,另行一套……这也是损害士兵利益的行为。团领导经过反思,取消了这个“土规矩”,决定按条令、条例办。事情虽小,但“政策”一出,立即得到全团士兵的拥护。
  “饭前讲评”也曾是炮团的得意之作。这种做法给工作也带来过好处。但由于忽视了特定条件下士兵的心理反应,有的士兵不满意了:“讲评最好不放在饭前,受表扬的倒是心情愉悦,而受批评的必然影响就餐情绪。”团里经过调查,最后根据士兵意见,改变了这一沿用多年的做法,把饭前讲评改为进餐时放轻音乐,赢得了士兵的欢迎。
  炮兵团成为先进后,有的单位布置工作层层加码,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要求。有的连队抓5公里越野,每天跑一次,比着破纪录;出操集合,竞相提前,起床号没响就已集合完毕;有的为追求“一小时不动,两小时不倒”,经常机械地让战士在操场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这些侵害士兵利益的现象一出现,就被团党委及时发现,并立即对照条令、条例一一做了纠正。
  为了维护士兵的利益,团党委还废除了“亲属来队不能出营区接送”,“双休日只能5%士兵外出”,“自由活动时间由连队统一安排”等一系列“土规定”。
  与此同时,团党委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重视士兵的心理感受。贵州籍战士严文才因家庭困难,入伍前曾经捡过破烂,入伍后担心被战友瞧不起。连队干部了解到他的这段经历,想方设法帮他树立自信心。到连队的第一天晚上,班长给他打来洗脚水,从小缺少关爱的小严感动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去年7月,严文才患疝气,连长蒲仕虹、指导员李远辉亲自将他送到医院,并嘱咐战士轮流陪护。为了培养他的自信心,连队发挥他表演小品的特长,推荐他上台表演,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与勇气,去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三)
  关心士兵成长,重视士兵发展,是炮兵团党委坚持士兵至上的一个重要方面。
  九连有个拉祜族孤儿战士,入伍时不识汉字,不懂汉语,团政委庞龙就与他结对子,每天教他一个字,一直教了他3年。退伍时,这位战士不仅能读报、会写信,还学了一手修理技术,回家后自办了修理店。
  二连苗族战士罗兴红,从小父母双亡,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到部队后,工作和与战友交往都很吃力,非常苦恼和自卑。连队专门为他成立了文化帮教小组,由干部轮流给他补习文化。罗兴红在部队3年,二连先后进出6名干部,谁也没有放松对他的帮教。经过培养,罗兴红不仅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而且还学会了科学种植技术,从第二年开始,他就担负起连队3个蔬菜大棚的种植任务,每年为连队创造近万元的收益,成为全团的“种菜能手”。退伍回乡后,罗兴红利用在部队学到的知识,带领乡亲们发展特色经济,被当地政府评为“致富带头人”。
  对拉祜族孤儿战士和苗族战士罗兴红的帮助培养,只是炮兵团关心士兵成长的两个具体事例。每年,炮兵团都要把数以百计的士兵培养成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为了提高士兵的素质和能力,近年,炮兵团改善了团、营、连图书室的设施,每年拿出15万元,为每个连队的战士订阅11种报纸、7种杂志,每月还为连队购买200元的新书。同时,团里还开办了周末育才学校,开设了法律、汽车修理、家电维修、新闻与摄影、计算机等10多个专业培训班。近年,有2000多名战士参加了自考、函授、成人中专和各种培训。其中,132人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932人取得了中专学历,1000多人取得了毕业(结业)证或技术等级证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