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官本位”意识解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17
第9版(理论)
专栏:

  “官本位”意识解析
张晓林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江泽民同志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分析了官僚主义滋生的根源。刹住官僚主义歪风,必须对“官本位”意识进行认真剖析。
  “官本位”意识是指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把做官看作人生最高价值追求,同时又用做官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评判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官本位”意识导致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和各种官僚主义现象。
  “官本位”意识的形成和长期存在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从历史原因看,“官本位”意识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皇帝为顶端的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和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在这个宝塔形的体制结构中,上尊下卑,界限分明,不容僭越。官为百业之首,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也只有做了官,才能获得特权和利益。人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社会上形成了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地位的“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意识是封建集权制和官僚制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反过来维护和服务于封建集权制和官僚制。时至今日,“官本位”意识仍然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
  从体制因素看,“官本位”意识的流行与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实行的单一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关。在革命战争年代,实行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必要的,因为当时的中心任务是武装夺取政权,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便于集中领导、集中指挥、集中行动,有利于应对战争环境下复杂多变的情况和种种艰难困苦的挑战。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继续套用这种管理模式,大小单位都有行政级别,形成单一化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一体制造成了客观存在的“官本位”,从而为“官本位”意识提供了继续存在的条件。
  从观念层面看,“官本位”意识的存在是因为一些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应当说,掌握一定权力的社会管理者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在不同的社会里,权力的性质、内涵和意义是不同的。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归人民。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担负着维护社会秩序、管理社会运行的职责,但这是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以权谋私。然而,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既可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用来谋取私利。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制度还不健全,法律还不完善,管理上的疏漏也还不少,这容易诱惑那些受封建思想浸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问题的人千方百计地通过当官谋取私利。
  破除“官本位”意识,既要靠思想教育,也要靠深化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破除和克服“官本位”意识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担任的职务越高,对人民和社会所负的责任也就越大。领导干部的价值大小,不在于官当多大,而在于为人民办了多少好事、实事。我国古代就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代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该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境界。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如何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的问题,把思想道德的樊篱扎紧,才能有效抵御“官本位”意识的侵袭。
  进一步深化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体制改革。这是破除和克服“官本位”意识的制度保证。观念是存在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政企、政事分开,逐步建立健全适合各行各业发展的、分类管理的领导体制,对于破除“官本位”意识更带有根本性的意义。各个行业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领导和管理方式应当而且必须适应这些规律和特点。各个行业依据各自特点,在国家宏观控制和政策指导下,建立健全各具特色、科学有效的领导管理体制和相应的分配制度,不仅有利于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人们从“官本位”意识中摆脱出来。
  大力推动观念更新。这是破除和克服“官本位”意识的重要社会条件。“官本位”意识的存在和流行,和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择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狭小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百业兴旺,人们的择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更大了,进党政机关已不再是唯一选择,走向社会谋求发展正成为一种趋势。社会实践是社会观念有力的矫正者,是思想意识变革与更新的有力推动者。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要变化,这将有助于彻底摆脱“官本位”意识的束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