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永恒的爱情戏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0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永恒的爱情戏法
冯日乾
  原本,爱情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但不知从何朝何代何年何月开始,人类这种美好的,甚至可以冠以“圣洁”的感情,竟然蜕变为一种任人摆弄的文艺戏法。曹雪芹时代已泛滥着才子佳人私订终身的套子,以后又演变为“鸳鸯蝴蝶派”,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张资平走红那阵,则出现了三角恋爱的“小说做法”。至于电视垄断人们业余时间的今天,所谓爱情描写,大家都看见的,以武侠言情片为代表,几乎已完全沦为戏说,而且把观众定位于少儿水准,属于真正的儿戏了。
  像是赶时髦,以历史正剧标榜的连续剧《康熙王朝》也忙中抽闲玩了一把爱情戏法,而且竟有三个“三角”,给该剧的艺术表现抹上最倒人胃口的一笔。
  康熙、伍次友和苏麻的三角恋尚能说得过去,让李光地、葛尔丹和蓝齐儿陷于三角婚恋,就显然是为了“煽情”而玩的把戏。跟戏说片里疯疯傻傻跳来蹦去的小美人一样,皇帝的爱女蓝齐儿不知怎么就爱上了不愿入朝做官的李光地;李光地呢,如康熙后来所说,他也“竟敢喜欢蓝齐儿”。当然,皇帝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其实当初,他也很乐意这件婚事,并且从“满汉和亲”的政治高度加以称赞。不过“美谈”也罢,儿戏也罢,且先放下,因为,半路里又杀出一位葛尔丹。这蒙古枭雄一瞥见蓝齐儿便痴情不改,非得弄到手不可。皇帝害了怕,便只好忍痛改变主意,强令女儿去充一介和平使者——下嫁葛尔丹。和平是暂时的,大战转眼即到。当康熙和葛尔丹数十万大军展开殊死血战的时候,观众看到的更是不伦不类的游戏:箭在弦上,刀已出鞘,蓝齐儿和她的生母容妃却从对峙双方的阵营里冲出来,跪在阵前声嘶力竭地喊:别打了!求你们千万别打了!自然,没有谁听她们的,号令既出,杀声四起,枪林矢雨,刀光血注,直杀得尸横遍野,地暗天昏。然而,所有兵将的脑后、脚跟以及马蹄、刀尖上都长着锐眼,始终不曾伤着那跪地不动的母女俩——和平的使者,爱情的卫士,连踩一脚也没有。像是一幕熔战争、人性和爱情于一炉的惊心动魄的好戏,其精华不过是:荒唐。
  戏里的另一个“三角”,就不止是荒唐了。蒙古某部首领的女儿宝日龙梅怀着杀父深仇来投康熙,康熙之子大阿哥就像阿Q跪求吴妈一样向她求爱,她以“不谈此事”拒绝后却转向去追他的老子,请求留在皇帝身边。皇帝先是表示,这不合规矩。但后来,在灭了葛尔丹庆祝胜利时,却和宝日龙梅一起浪漫地你追我赶起来,浪漫到最后便目无一切地在山坡上宽衣“野合”了。紧随其后的文武大臣、大阿哥以及贴身太监目不忍睹却能急中生智,迅速联手扯起黄绫作帐,就地围成一个露天“马戏场”,以为屏蔽。这么多黄绫仓促间从哪里来?也许太监早有预见事先已准备停当,谁知道呢!总之是,那个曾经追过龙梅的大阿哥瞧着这圈内的爱的疯狂,那表情实在也只好叫做恶心。疯狂过后,豪情万丈的皇上竟然对那异族女孩调侃说:今儿,你把朕给强暴了!这种帝王式的幽默真能把人恶心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爱情,如果真被这么永恒地“戏”下去,人们还能欣赏到梁祝化蝶的美丽,黛玉葬花的痴情,杜十娘沉江的决绝,春蚕到死的刻骨铭心乃至刑场婚礼的感天动地吗?相比而言,这倒似乎可以不必太过悲哀,我们还可以回望祖业,沉潜古典。重要的是,号称“祖国花朵”的孩子们在这种“第二课堂”的笼罩熏陶下,会变得聪智起来还是懵懂犯傻?文明起来抑或荒唐沉溺?
  乱点鸳鸯三角绕,戏说何时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