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销金锅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0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销金锅儿
陈伟光
  西湖有个雅名叫“西子湖”,出自苏东坡的诗,形容其美。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西湖还有个诨名叫“销金锅儿”,出自南宋时期杭州百姓的嘴。周密《武林旧事》载:南宋上层阶级在西湖“日糜金钱,……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
  翻阅《西湖诗词选》,发现“销金锅”入诗的还颇不少。举两首。元朝宋无诗:“故都日日望回銮,锦绣湖山醉里看;恋着销金锅子暖,龙沙忘了两宫寒。”清朝赵庆熺诗:“销金锅,金销知几多?山河一寸金一寸,金瓯撞缺将奈何?荷花香,桂子香;东家浆,西家航;大船银酒缸,小船红绣窗,黄金日费如斗量。金销复可铸,锅破尚可补,江山虽新不如故。吁嗟乎!销金销金浪得名,如何不销金人兵!”这些诗总起来无非是说,以宋高宗赵构为代表的南宋统治集团,贪恋西湖美景,耽于安乐,根本就不想收复失地,救出被金人虏去的徽、钦二帝。
  西湖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像西子姑娘一样足以销蚀国君的意志,以至将万里河山、国仇家恨都抛诸脑后吗?以我在西湖边呆了一年多的体味,绝不相信这一点。这不过是诗人的夸张或者隐喻罢了。其实,赵构甘心偏安一隅、北面称臣,与西湖并不相干。
  宋史上明明说,高宗一朝完全有收复中原失地的机会。绍兴十年,宋军先有顺昌大捷,打败十万精锐金兵,金朝把燕京珍宝北运,准备逃跑,但高宗不许乘胜追击,严令退军。接着又有更大的胜利——“岳家军”在郾城、临颍连败金军,前锋直抵朱仙镇,距东京开封只有四五十里了。其时,宋军其他各路也处于有利态势。岳飞上书:“金贼锐气沮丧,内外震骇,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而高宗一天之内,竟连下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飞退兵。岳飞浩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赵构行事如此荒唐悖理,何以服天下臣民?他冠冕堂皇地说:“本欲为民而吊伐,岂忍多杀以示威!誓与华夷,捐除首恶,期使南北,共享太平。”这是活脱脱的苟安国策。他又威胁当时主战的三大帅张俊、韩世忠、岳飞说:“若恃兵权之重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能享福,自身也有不测之祸。”张俊识时务,转而依附秦桧主和。韩世忠明哲保身,闭门谢客,读佛经,自号清凉居士。只有岳飞“愚忠”,还在说什么“直抵黄龙”的疯话,被杀。
  高宗打定主意只要半壁江山,有他的小九九:真捣了“黄龙府”,哥哥钦宗回来,自己的非正统帝位还能稳坐吗?钦宗岂能不知他这位小“九哥”的心思呢?绍兴十一年,金宋和议达成,次年,金放赵构生母韦氏携徽宗尸骨南归。一同被俘的钦宗赵桓攀着车轮,请母亲转告“九哥”:我也渴望南返,请他想想法子,归宋后“得为太乙宫主足矣,他无望也”。这就表示,他放弃了再做皇帝的奢望。韦氏赌咒回去后一定设法迎他。但赵构并没把赵桓的哀恳放在心上,终于让他死在金国。联想到后来明英宗怎样对待救他回来的景帝和于谦,也许就不应怪赵构心肠硬。在“朕即国家”的时代,即便坐半壁江山,也比做诚惶诚恐的“臣弟”强呀。但赵构如能预见到一百多年后,包括他自己在内南宋诸帝的骨骸被元兵挖出,与牛马枯骼混在一起,被压在“镇南塔”下,他也许会大气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