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之所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1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专论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之所在
符廷贵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江泽民同志建党治党的一贯思想。近几年来,江总书记在多种时机和场合,对这个核心问题作了反复的强调和论述。仅在《论党的建设》一书中,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就有30处之多。这既充分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党内出现的一些脱离群众现象的深深忧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努力改进领导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把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切实把发展和维护好群众利益摆在工作全局的第一位置。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凡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事都是大事,都要摆到头等位置”。我们党之所以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靠的就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就是因为党始终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应当肯定,当前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党的各级组织、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老百姓是满意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应有的位置,实质上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群众利益的事多办快办,有损群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办。
  切实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人民群众的呼声是其根本利益的综合体现。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是加强和改进政府作风建设,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如果对群众的意见要求冷落旁置、敷衍塞责,党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政府的诚信度就会降低。当前,有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搞上层活动,满足于坐在办公室看材料、听汇报、了解情况,很少亲自进行调查研究。即使下基层调查,也是提前打招呼,层层搞陪同,看到的情况都是下级周密布置和精心“包装”好的。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对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向上汇报,对存在的问题和失误则千方百计阻止群众如实反映,甚至对正常反映问题的群众搞打击报复。邓小平同志曾经严肃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如果听不到群众的呼声,领导就会变成“瞎子”、“聋子”,掌握的情况就会“失真”,作出的决策就会走样变调,群众的利益就会落空。各级领导要放下架子,深入到群众中间,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做到情真意切,透彻了解群众的心思,真切感受群众的情绪,确保“第一信号”的客观真实。必须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采取多种途径和办法,为人民群众表达愿望、反映情况提供方便,确保“第一信号”源源不断。有些地区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有的开通了市长热线,有的设立政府网站进行网上政务公开,有的建立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等等。这些做法值得推广。
  切实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各级领导的第一职责。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有多种职责,服务群众是第一职责。领导为群众多送一份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分情;干部多尽一份责,就为党多增一分光。时下,有的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老爷习气深厚,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的要求熟视无睹,对百姓的困难袖手旁观,有的甚至腐化变质。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它极易败坏政府形象,疏远干群关系,引发不稳定因素,必须坚决克服。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江主席要求的那样“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实履行好关心和服务群众的职责。当前,尤其要关注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群众等困难群体,切实把他们的工作生活安排好。
  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政绩的第一尺度。在有些地区、有些单位,之所以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接连不断,掺杂“水分”的政绩数字越报越大,伤害群众感情的事件不断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治不绝、屡禁不止,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群众评价领导工作政绩的尺子不硬。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扩大知情权。要让人民有知情的勇气。实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对出台的重要政策、所做的主要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要采取多种形式告知群众,让老百姓及时了解掌握政策措施的出台过程、重要工作的实施进度、热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要加强制度建设,保证群众了解领导的工作情况有合理的方式、畅通的渠道、正常的秩序。二是要增加监督权。要有让人民监督的魄力,认识到让人民监督是人民对自己的爱护,可以让自己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定期听取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群众满意的就坚持,不满意的要及时改正。人大、政协要切实发挥监督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鼓”与“呼”。新闻媒体对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和事,要敢于“曝光”。三是要强化评判权。班子强不强,领导好不好,是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广大群众心里最清楚、体会最深刻。当前有些地方推行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很受群众欢迎,这样的好做法应该不断加以完善,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全社会推广。
(作者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