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共识与共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2
第2版(要闻)
专栏:

共识与共鸣
本报记者 郑盛丰
  “发展要有新思路”。那么,推进和扩大再就业的新思路在哪里?
  6月18日下午,在广西邕宁县城附近的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做企业深入改革和再就业状况调查的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一行与公司董事长熊可模的座谈对话,使人们对这一问题产生共鸣。
  广西蔗糖产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但国际糖价的冲击,传统制糖企业低效的生产、落后的管理,使广西蔗糖业一度充满苦涩,亏损、下岗成为共同难题。
  可是,眼前的企业是另一番景象。熊可模用一组数字来说明:一是企业创造的利润,1999年只有811万元,去年增加到6751万元,今年头5个月已实现6000万元,估计今年整个榨季创利达一亿元。二是企业5000名职工无一下岗,还新吸纳430名社会劳动力。
  新效益和新岗位从哪里来?熊可模说:从企业积极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改革意识中来,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作出的产品结构调整中来。公司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果断将下属6家制糖厂的造纸设备并为一家,专产纸浆,形成原料和设备双优势;同时,6家糖厂的酒精生产设备也集中到纸浆厂,治理污染,提高质量、效益;粉煤灰实现综合利用,诞生了环保型的承重空心砖。一批新岗位也由此出现。三个将新上项目,还将创造900个新工作岗位……
  听到这些,曹伯纯和南宁市委书记李纪恒等会意地笑了。归途中,人们在热烈交谈中达成共识:南糖的实践证明,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在于有没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观念,在于有没有坚定不移的改革胆略和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