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探索西部丘陵地区发展之路——访四川省富顺县委书记彭邦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2
第8版(专页)
专栏:

探索西部丘陵地区发展之路
——访四川省富顺县委书记彭邦友
本报记者 刘裕国
  富顺县位于四川南部,沱江下游,是我国井盐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富顺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有力地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在实践和探索中,他们以改革为切入点,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县域资源,围绕发展城乡工商企业这个经济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全县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县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新跨越,跻身于四川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和国家规划建市的重点县行列,探索出一条西部丘陵地区跨越式发展之路。
  最近,记者采访了富顺县县委书记彭邦友。
  当记者谈到基层领导对跨越式发展的理解时,彭邦友认为,对跨越式发展的理解是一个过程,前几年县里提出要以超过全国全省发展的平均水平加速发展县域经济,实现赶队升位。我们体会到:跨越式发展战略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欠发达地区指导经济发展的突破和观念创新,它使干部群众振奋了精神,树立了信心,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凝聚力;同时,跨越式发展符合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加速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战略决策,符合西部地区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加速发展经济、尽快提高生活质量及经济水平的愿望。跨越式发展有理论依据和成功实践,紧扣“三个代表”精神,这个决策是科学的、可行的。
  彭邦友对西部丘陵地区如何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第一,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长期以来,由于西部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形成了一种保守、封闭、落后的相对稳定的思想结构。这几年,富顺县从解放思想入手,实现了思想观念的突破和跨越,开创了全县“思想特别解放、环境特别宽松、政策特别灵活、措施特别有力”的新局面;第二,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富顺县的结构调整是从思路调整开始的,1998年县里做出决定: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抓好城乡工商企业上来,实施从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把县域经济放到市场经济中去思考,围绕市场调整结构,大力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把国有和集体资产从现有企业中全部退出来,并通过招商引资和运用民间资金实行重组,把民营经济摆上经济的主战场,实现产品、产业和所有制的优化,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是按它自身的规律运行的,但必须依托必要的软硬环境。西部地区以思想观念、办事效率为主的软环境和以交通、通讯、城市功能为代表的硬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差,因而必须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抓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倾力打造快速发展的硬环境,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品位,吸引各方投资;第四,加强党的建设是跨越式发展的保障。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带头人,这个带头人是一个集体,那就是我们党,党的思想、党的作风、党员的模范作用、党的纪律,是一个地区的无形资产、推动力量。因而,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党的建设就是最好的保障。
  在一个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从何入手?彭邦友认为,这要结合区域经济实情,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切不可全面出击。这几年富顺从工业、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着手,使工业经济在2000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增长,跻身全省工业经济强县;县城每年以1个平方公里扩展,4年建设了一座新县城;交通建设实现网化,从县城到乡镇通了水泥路。这三个方面的跨越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重塑了富顺新形象。
  在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彭邦友深有体会:实施跨越式发展是对领导干部素质和胆魄的检验,也是对基层组织整体实力和工作水平的检验。关键是要科学决策,看准选好,一旦选准实施跨越的突破口,就要下定决心,准确定位,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一抓到底,不断完善措施,扑下身子抓落实,直到实现跨越的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