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选准基础设施项目 内蒙古:扶助重点贫困村脱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3
第1版(要闻)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选准基础设施项目
内蒙古:扶助重点贫困村脱贫
  编辑点评
  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为经济尚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集中使用扶贫资金,重点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难题,收到了明显效果。扶贫开发要见实效,关键是要工作到村,措施到户,一抓到底。在这方面,内蒙古的经验值得重视。
  本报呼和浩特6月22日电 记者吴坤胜、郅振璞报道: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的大脑包村,地处风蚀沙化严重的后大滩地区,农牧民生活长期处在贫困线以下。去年下半年,寂静的大脑包村突然热闹了:自治区、盟和旗扶贫部门投入近80万元,打了7口机井,解决了缺水难题,引电入村让村民告别了“黑灯瞎火”。有线电视接通使农民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因地制宜种植2000亩小拱棚反季节胡萝卜,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000元。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中的一个缩影。
  内蒙古基本完成了“八七”扶贫攻坚任务,但到2000年底,全区还有8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已获温饱的300万人又因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遇到灾害极易返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认为,帮助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为此,他们在新世纪第一年提出,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稳步解决全区5000个重点贫困村脱贫。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去年8月上任不久,专门听取了扶贫工作的汇报,提出要切实把扶贫工程扎实抓好。自治区政府主席乌云其木格每次下乡调查研究,都要了解扶贫工程的进展情况。
  在扶贫开发中,内蒙古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帮助贫困农民实施打井、引电、通讯、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地制宜选好种养项目,从根本上改善这些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还为每个扶贫重点村提供100万元的支持。有关部门把此项工程作为“德政工程”,想方设法落实资金。去年首批确定了600个扶贫村,自治区为此下达每个村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保证了千村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据悉,全区扶贫重点村去年打机井总数超过600眼,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困难初步得到解决。
  各重点贫困村因地制宜选择种养项目,“种养扶贫”、“移民扶贫”、“科技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遍布全区。种植马铃薯、胡萝卜成了乌盟贫困点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发展奶牛、肉牛成为赤峰、呼和浩特等盟市农牧民的主要手段。伊利、蒙牛、草原兴发、宁城老窖等驰名企业发挥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优势,参与重点贫困村的扶贫。伊利集团给农牧民贷款饲养奶牛,仅去年在重点贫困村建奶站、收购鲜奶,给农牧民支付奶款就有6亿多元,使4万多农牧民走上了致富路。富裕起来的牧民编了一段顺口溜:养上三头牛,不把银行求;养上五头牛,盖上小洋楼;养上八头牛,富得直流油。
  今年是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关键的一年,自治区政府明确提出:要确定4400个重点扶贫村,制定分年投入、整体推进的规划。自治区政府还把实施以水为中心的农田和饲草料基地及发展种草养殖业项目作为今年扶贫开发工程的重点,帮助重点贫困农民建设水浇地100万亩、种草300万亩、增畜300万头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