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勤廉爱民的好税官李玉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3
第1版(要闻)
专栏:

勤廉爱民的好税官李玉国
本报记者 宋光茂 杨讴
  近来,在渤海岸边、齐鲁大地,李玉国这个名字传颂开来。他生前是山东省沾化县地税直属分局副局长,人们为他勤廉爱民、无私奉献而动情,为他年仅33岁就英年早逝而扼腕痛惜。李玉国的葬礼上,亲朋好友来了,领导、同事来了,与李玉国打过交道的个体业主们来了。人们不愿相信,这位一心为民的好税官竟这么早地离开了他们。
  6月21日,实践“三个代表”的基层好税官——李玉国同志荣誉称号追授大会在济南市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李玉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人事部、税务总局追授李玉国“模范公务员”荣誉称号。中共山东省委作出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向李玉国学习的决定,同时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执行税法打不得半点折扣”
  “权力是国家的,不能用于回报亲戚朋友。”李玉国对权力有这么一个坚定的信念。他的舅舅想让自己这个从小带大的外甥免掉应缴的车船使用税,李玉国却毫不犹豫地找到舅舅的儿子,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钱来说:“咱俩一人一半,应缴的车船使用税,一分钱也不能少。”
  不徇私情、铁面无私是李玉国做人行事的原则。李玉国自打1988年穿上税服,从税务专管员,到会计,到税务所长,一干10多年,兢兢业业。他曾为小摊上两块钱的税来回跑了5趟,肩膀都晒暴了皮。一次,李玉国到一家镇办企业查税,发现漏税3.2万元,厂长恰好是他同学,偷偷塞给他一沓现金,说:“咱们老同学绝对没事,你拿着和同事们喝场酒。”李玉国说:“你自己出钱请我喝酒没问题,但这样的交易咱不做。”老同学没辙,如实补缴了税款。
  李玉国分管负责1000多业户,每月税款在20万元左右。他始终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对任何人都不例外。县里一家酒店的经理自以为机关里有亲戚,顶着不纳税。李玉国找到这个经理,经理傲慢地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小小税官吗?”李玉国义正辞严:“我没什么了不起,但执行税法,打不得半点折扣!”
  “业务不过关,不是好税官”
  李玉国常说:“只有吃透,才能收够。”就是指吃透纳税人的心理、脾性特点和他们的生意经。他平日细心调查研究,对纳税户谁家住哪儿,有几口人,是啥脾气,他都了如指掌。在跟纳税人打交道的细节上李玉国更是注意,对业主,不直呼其名,而是根据他们的职业、年龄、职务,给相应的亲切称呼。如此一来,拉近了他与纳税人的距离。
  “业务不过关,不是好税官。”这是李玉国的口头禅。妻子说,平日他在家吃完饭就爱看书,钻研业务,报纸资料满沙发全是。随着税种的增多,税收政策越来越细化,很多现学来不及,他就虚心向内行请教。除了做好税收,他还主动为个体户提供致富信息,为产品积压的个体户联系销路,培植税源。
  去年冬季的一天,李玉国走访纳税户。他发现个体户平殿三家里,储存着大量冬枣,再不卖出去,就全烂在手里。李玉国和业户一样着急,马上帮着找客户,把800公斤冬枣及时销了出去。李玉国抓住这一契机,和平殿三一五一十地算全年的应纳税细账,结果由1万元增加到了3万元。平殿三还是一把缴齐:“如果这3万元缴不上,就欠了玉国老弟的情,更是欠了国家的债。”
  “税服就是税官的名牌”
  李玉国不嗜烟酒,一年四季有三季半不脱税服。他对妻子说,人家出入穿名牌,税服就是咱的名牌。有位新分配来的学生刚工作没几天便牢骚满腹,李玉国拿自己开玩笑:“别看税收这活儿枯燥乏味,我倒觉得能咂摸出点‘甜’味来。”在李玉国影响下,这位年轻税官后来加入了党组织,成了业务骨干。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严重透支了李玉国的身体健康。去年8月,妻子发现李玉国身体明显瘦弱,脸色蜡黄,劝他去检查,他一笑了之。领导催他回家休息,他却始终坚守岗位,直至倒下的那一天。医院检查结果竟是肝癌晚期。住院期间,李玉国仍然关注自己的工作,不断询问税收情况。去世的前两天,李玉国从昏迷中醒来,用笔歪歪扭扭写下:“我死后一定要穿税服……”这是他唯一的遗嘱。
  今年3月28日,李玉国走了,走得那么匆忙。生命对他过于短暂,留下的是精神永恒。他用自己的行为实践了人生诺言:勤廉爱民,无私奉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