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可贵的实践 成功的探索——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综述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3
第1版(要闻)
专栏:

可贵的实践 成功的探索
  ——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综述之二
本报记者 戴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旦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所掌握,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历时一年半的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犹如知时春雨,随风入畴,润物无声,催生硕果无数。
  如今,人们在清点“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在回味这一伟大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梳理可以为鉴的经验。结果发现,实践的意义竟是如此现实,如此可贵,如此深远广博。
  要使“三个代表”的理论入脑入心,在农村生根开花,必须学、行统一,抓住“执政为民”这一本质,把干部受教育与群众得实惠紧密结合起来
  “村里来了工作队,自带炉灶和衣被。一心为民不扰民,只办好事不收费。‘三个代表’进农家,人也明白地也肥。”流传于河南农村的这直白的顺口溜,道出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对“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认同度,也是对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通俗概括。
  一年多来,广大农村干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如何为农民群众谋利益这个出发点,抓住广大农民群众最盼、最缺、最怕、最怨的突出问题,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真正把“干部受教育”的效果体现在让“农民得实惠”的具体行动上。
  当河南4万多名省、市、县机关干部告别相处一年的乡亲,离村回城的时候,许多群众眼含泪花,依依挽留。“一滴水珠鉴阳光,一句良言当干粮。从帮我们办的事儿上看,还是党离咱最近,待咱最亲。”在工作队帮助下,终于吃上了山泉水的太行山区拍石头村村民的话,道出了人心换人心,八两对半斤的感情互存关系。
  这个道理无论在欠发达的中西部,还是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省份,都得到了普遍印证。北京市帮助3106个村理顺了经济发展思路,确定了京郊农业的新格局;福建省坚持边学边改,一年解决23万个农民反映比较集中的具体问题;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学习教育实践中,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切入点,用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来诠释“三个代表”的理论内涵,化解了干群矛盾,增进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广大农牧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
  人们欣喜地看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通过学与行的结合,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工作水平得到了普遍增强和提高。
  要解决基层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必须把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与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在学教活动中,各地把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与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把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温和的、渐进的、和风细雨的方式,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在思想和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学习教育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确保了预期效果。
  在坚持正面教育方面,各地注意利用郭秀明、刘银昌、邹积华、刘文功、张荣锁、朱缀绒、戴成钧等全国“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当地的模范人物,现身说法,参照对比,查找差距,激发了干部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提高了整改的自觉意识。同时,引导干部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在接受群众教育和监督中深化、巩固思想教育成果。辽宁、吉林等地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他们坚持正面和自我教育为主,培养干部对群众的体察意识,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意愿当作“第一准则”,把群众富裕当作“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当作“标杆尺度”,使许多问题悄然化解,群众意见冰消雪融。
  “方法对了头,上坡也省油”。一些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既不是干部整群众,也不是群众整干部,既解决了问题,又搞得平和,没有留下后遗症,关键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得好。这本身也是学习教育活动摸索出来的一条经验。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各地注意把农村基层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有机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整体推进,收到了良好效果。四川、重庆、山东、安徽、陕西等地,在健全一系列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规章制度的同时,注重建立基层干部选拔使用、管理监督、教育培训和激励约束机制,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使农村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抓好党建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许多同志说,“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是多年以来农村受教育面最广、效果最好、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思想教育活动,也是近年来农村党建工作中学习与体验、理论与实际、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最为紧密的一次成功实践。
  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线多面广,任务繁杂,党建工作面临问题多,困难多,推动起来难度大。要使农村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用“三个代表”思想统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抓好党建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着重引导干部增强发展意识,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否则,“把党建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开创党在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就会无从抓起,就会流于空谈,流于形式。
  在这方面,各地都有好的做法和经验。江西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始终紧扣经济发展主题,帮助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打破多年的徘徊局面,实现较大增长。问卷调查显示,75%的农民认为学习教育活动帮助他们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为他们创收、增收帮了大忙。天津市的县郊区,把学习教育活动的侧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制定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多轮驱动发展二、三产业的措施,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实践证明,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只要把“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与加快发展紧密结合,与改革和稳定紧密结合,就能加大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距离,党的基层组织就会增强凝聚力。
  把党的建设与加快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成功探索,为今后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正确方向,保证党建工作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提供了很好的鲜活经验,也是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对党的建设的一份贡献。
  领导带头、责任到位、督查有力的“抓落实工作机制”的形成,不仅为改进党建工作、落实党建任务提供了保障,对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也有普遍借鉴意义
  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省市区党委对学习教育活动负总责,县(市)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采取“硬抽人、抽硬人”的办法,选派得力干部组建精干的工作机构,这就把学习教育活动的领导责任落到了实处。
  各级干部既挂帅又出征,普遍建立了自己的学习教育联系点,为面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示范,形成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抓落实工作机制”。安徽省实行省级领导干部“抓县联村”、市县领导“包乡抓村”、乡镇领导“包片驻村”,各级领导干部共建立31161个联系点,覆盖了63%的村和站所,确保了民情畅通,指导到位,整改有力。
  记者在对上至全国“三个代表”学习教育联系会议办公室,下至山区百姓的采访中了解到,督查和指导对推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非常重要。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建立健全督查指导网络,采取明察、暗访结合方式,再在每批活动后组织“回访复查”,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教育活动从总体上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甘肃等省对走了过场的坚决推倒重来,对没有达到要求的责令进行补课。黑龙江、河北、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都抽调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督查队伍,深入村寨农户,掌握实际情况,为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收到实效提供了“质量保证体系”。青海从省、市、县、乡四级抽调干部组成驻村指导组,并采取一系列管理办法,使指导组住得下来,实行面对面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全国有4.3万个学习教育单位被责令“补课”,5400多个推倒重来,个别单位反复多次。由此可见,只要建立以领导带头、责任到位、督查有力为主要内容的“抓落实工作机制”,就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