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那一刻,真真正正成为中国人”——访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3
第2版(要闻)
专栏:

“那一刻,真真正正成为中国人”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
本报记者 王尧 刘光金
  香港回归祖国5周年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在其位于香港中银大厦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年近8旬的霍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抚今忆昔,有问必答。忆及5年前的回归之夜,霍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5年前的交接仪式上,目睹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冉冉升起,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做回中国人。以前出国,在机场填各种表格时,在国籍一栏填‘香港’总要被人划掉,写上‘无国籍’。那种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那一晚,整个香港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可以用‘普天同庆’来形容。”
  回顾香港回归祖国前后的风风雨雨,霍老这样评价:“想当年,我们《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讨论《基本法》。现在,我高兴地看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从文字变成了现实,香港人对《基本法》、‘一国两制’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落实‘一国两制’的成绩为世人所公认。”
  至于香港回归后遭遇的经济困难,霍老认为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是回归前港英政府遗留问题总爆发的结果,如泡沫经济、高地价、高楼价等。董建华领导的特区政府在解决金融危机和促进经济转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再加上中央的全力支持、600多万香港市民的辛勤工作,所以,在亚洲金融风暴波及的各地区中,香港的情况尚算稳定,不能把泡沫经济和炒买炒卖、赚快钱时的数据作为经济指标。
  谈到经济转型中的香港未来的前景,霍老信心十足。他说:“香港人的应变能力历来就很强,所以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世界最大的货柜港,那种拼搏的精神世上少有。现在的情况当然不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的时代,但香港人固有的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没有变。香港如能抓住内地经济强劲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巨大商机,继续发挥桥梁的作用,经济的复苏就不成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