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退得下 稳得住 不反弹 能致富 退耕还林富了洪雅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3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退耕还林利国利民

退得下 稳得住 不反弹 能致富
退耕还林富了洪雅农民
  编者按:退耕还林任务较集中的地区,往往是山区。从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上说,山区总体上是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粮食生产的。实际上,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山区的生态条件,也给山区提供了走“山路”的发展机遇。四川省洪雅县抓住了这个机遇,其他地方的山区县也应该能抓住这个机遇。
  本报讯 记者彭俊报道:这个春天,洪雅县花溪镇奶站的收奶员余德洪格外兴奋,“从前淡季的时候,都得我们自己上农民家里去收牛奶。今年来交牛奶的农民一下子多了起来,每天都有500多人,那队伍能排出20多米去呢。这都是退耕还林带来的好处啊!”
  退耕还林能给奶站带来红火的生意?这倒出乎记者意料之外。花溪镇奶站不远处的路边,有一块大大的公益广告牌,上面写着“一头奶牛就是一棵摇钱树一头奶牛就是一个生态园”。同行的林业局干部说,我们一边退耕还林,一边调整结构,既改善了生态,也带富了农民。
  洪雅位于长江上游,是川西的山区县。洪雅退耕还林进展如何,不仅关乎本地的生态,也直接影响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2000—2001年两年间,全县共退了5万亩坡耕地,占可退耕地的1/3。
  不但退耕还林进展迅速,县林业局局长张仕高如今也成了“香饽饽”。各个乡镇都想从他这里多要些退耕还林的指标,连记者的采访,也多次被“跑指标”的电话和来访打断。“一是因为县里兑现国家政策不打折扣,粮款一律发到农民手里,农民积极性高。二是因为退耕还林效益好,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山区的发展道路。”这是张局长的解释。
  在三宝镇仙鹤村王贵成喜悦的眼神里,记者仿佛看到了这条道路的光辉前景。
  这位49岁的山里汉子,从前为了侍弄山上的6亩玉米地,一季光挑肥担水就要跑500多趟,还不算播种和收割。到了年底,一亩地也就打个300公斤玉米,合300元钱。
  如今,他把5亩玉米地换成了竹子,剩下一亩种牧草喂奶牛。庄稼汉变成了“林工”和“牧民”。眼下,王贵成吃饭靠山下川地的稻田,花钱靠饲养的两头奶牛。劳动强度减少了,收入反而增加了,用他的话说,“安逸得很哩!”照他的小算盘,3年后竹子收获的时候,每亩山地能给他带来上千元的收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