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技术工人短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产品的竞争力。缺少技术工人,全国一年损失近2000亿元——企业呼唤技术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4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技术工人短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产品的竞争力。缺少技术工人,全国一年损失近2000亿元——
企业呼唤技术工人
本报记者 宣宇才
  目前,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技术工人短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以福建为例,全省有技术等级的工人只有41万,其中初级工20万人占50%,中级工18万人占44%,高级工1.7万人占4%,技师3499人不足1%,高级技师只有68人,而且还多集中在厨师、美容师等第三产业,制造业的高级技师寥若晨星。据调查,大型国有企业三明钢铁公司中找不着一个高级技师,众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里更是难觅高级技工踪影。
  技术工人为何青黄不接?原因之一:企业一线工人普遍有“白领情结”,年轻人不愿当工人,当了工人也不愿钻研技术。建福水泥厂一名钳工说,从技校毕业要经过14年才有资格当技师,用这么长时间,远不如考学历来得快、来得实惠。厦门市技术工人反映,现在提拔仅靠文凭,你有多少绝活也不行。永安轴承有限公司一名工人说,技术工人与普通操作工的工资水平没什么差距,有时甚至倒挂。省总工会对全省职工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工人不愿学技术的原因是,激励机制不健全,职工技术等级证书与报酬脱钩。
  与此同时,企业因为怕技术工人跳槽,不愿意花钱培训职工,使技术工人更加匮乏。一些公司负责人反映,劳动合同没有约束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外企重金聘走了,国有企业成了外资企业、乡镇企业无偿培训技术工人的基地。那些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则不按规定提取培训费用于培训工人。
  工人技能素质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事故发生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我国技术工人比例严重失调的现状,极大地降低了我国企业产品的合格率,近30%的不良产品每年就损失近2000亿元。据悉,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中、初级工人的比例分别为35%、50%、15%。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