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推进信用建设 强健金融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6-24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财经对话(二)——信用决胜

推进信用建设 强健金融体系
  用对话人: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陈元 本报记者 李建兴
用信用打造经济和金融运行平台
  李建兴:今年是信用建设年,有企业界人士提出,谁不把信用当回事,谁就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翻船。许多地方政府提出了信用立省、信用立市的口号。前不久,你在南京召开的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研讨会上演讲时提出,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请问,在新世纪头一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怎么理解“信用”二字的含义?
  信用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基础
  陈元:信用是有很长历史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信用是社会关系的一个表现形式。在任何社会里,信用都是不可缺少的。中华民族是个诚信重诺的民族。中国人民世代奉行的“一言重九鼎,泰山反为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重要格言,都是这一深厚文化的积淀。历史上山西“日升昌号”等票号的见票即付银票,曾通行远至欧洲。
  信用在很广泛的领域存在。但现在我们所说的跟过去不同的地方,就是把信用从纯人情的、社区的、家族的以及政治的和其他社会功能的信用关系中区分开来、剥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体系,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基础制度,这是市场经济区别于其他经济的重要特点。过去信用也在资源分配的领域中存在,但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明确地形成一个独立的链条、独立的体系,要求我们把它建设好,使它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社会主义建设高效率地发挥作用。这是区别于过去的根本不同点。
  金融的本质是社会信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市场和游戏规则的融合,传统低层次的游戏规则要让位于国际通行规则。发达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健全的信用体系,通过严格的信用权责约束机制配置资源。信用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平台。金融的本质是社会信用,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以比较低的资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没有社会信用的支持就寸步难行。在社会信用不牢靠,法律缺乏效力,政府、市场、道德约束未能形成的条件下,债权等金融权利难以保障,资金循环传递的环流中断,金融业面临巨大风险,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抑制。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总是植根于社会信用的土壤之中。
  信用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完善的信用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法律框架基础,就是法律制度。国家以各种法律形式规定权责关系,包括会计制度。第二层是市场惩罚和政府约束,主要是针对市场参与者。比如,违规企业得不到新贷款,资产质量不好的企业也得不到新贷款,做假账的上市公司股票会下跌甚至停牌。第三层是道德约束,这是更高层次的,是从文化和道德角度来约束。要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这三个层次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缺一不可的。创建和维护信用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各级政府的努力。没有政府的培育和完善,没有政府的参加,信用环境不会自然形成,只有政府才能促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和规范的市场机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办不到的事情,或市场相对不发达时,只能靠政府来弥补,最终依靠法律框架,靠人们的文化、道德和共识维护信用体系。
  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
  对政府的作用,我们长期认识不够,强调不够。计划经济时期,基于特有的历史环境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较快奠定了工业化基础。但长期行政干预导致经济运行出现了矛盾,特别是导致银行和企业缺乏外在制约,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现在不能又走到另一端,把政府与市场、银行、企业割裂开来,否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信用结构来看,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经济来说,政府信用是一个杠杆和支点,把传统体制和市场经济连接起来。在金融市场也是如此。无论是金融体系的框架,银行、货币、资金的结算、支付的流动,以及资本市场的构成,保险业的发展,起支撑和基础作用的是政府信用。政府信用用对了,就会对这些框架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把政府的权力、资源特别是信用用错了,就会产生相反作用,造成金融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对金融工作极为重视,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全局的大事,各级政府和领导前所未有地关注和支持金融,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从直接操作转向建设和维护一个有效率的市场,确保金融安全。这个转变至关重要,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该说,市场的成功就是政府的成功,市场有效的背后实质是政府的有效。在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金融活动市场化之后,政府努力的目标就不仅仅是单个项目和产品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市场发展和信用体系的成功。这种成功是全局的、系统的,对经济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银行和政府共同构筑信用基础
  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本身就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双方共同构筑信用基础,就能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支持经济发展。国际上银行与政府也是合作的关系,最典型和成功的是世行、亚行与各国政府的密切合作。国外许多政策性银行也是这样,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甚至由各州政府参股,资产质量非常高,不良资产率在1%以下,使国家信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国家信用深深扎根在各级政府和各个机构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和政府是利益共同体,是共同发展的“双赢”关系。银行的发展依赖良好的社会信用,地方政府也依赖建设社会信用增强银行和各方面的信心,吸引低成本的资金,把原本多年以后才能兴办的事情提前完成。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仅靠地方财政是不够的,银行发挥了“财政资金垫支”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把应该用于这方面的财政资金和项目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遵守信用,通过严格的信用责任约束机制,高效率地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信用建设目标是构建健康金融体系
  李建兴:江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着核心作用,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问题。世界各国的发展史证明,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对金融来说,信用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金融较量已成为竞争核心内容
  陈元: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金融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有效配置资源的生产力,是最能体现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自然资源、同样的人力素质、同样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由于金融成熟程度不同,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差距。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金融领域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银行运用的是公众资金,要对储户负责,公众资金的使用不能只是由少数人来决定,要由群众、市场进行检验,最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只有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风险,才能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信用体系,完善金融制度,进行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建设一个强大、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以金融的高效率支持经济发展。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金融的较量已成为竞争的核心内容。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和政治大国无一不是金融强国。前苏联在钢铁、能源、交通等物质生产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但最终在国际竞争中落伍,以致解体,其重要原因就是金融落后,缺少完善的金融体系来高效率地配置资源。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致使经济增长受到重创,损失巨大。在经济实力强的国家,表现为银行倒闭和巨额不良资产,在经济实力弱的国家,就出现政治危机、政权更迭。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既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金融体系建设。小平同志又讲,“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高度概括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讲金融,必然要讲到融资方式。从世界范围看,融资方式分为财政融资、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等三种。从历史发展和现实分工来看,三种融资各自的功能和规则不同,体现了不同的信用基础,每一种融资方式的发展,都是对前一种缺点的否定。
  信用建设的四大举措
  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构造强大、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首先,要提高对金融和信用的认知,明确以发达的金融体系来支持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把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完善融资体系,使信贷融资、证券融资能够独立、健康地发展。
  第二,杜绝财政融资观念和方法对信贷融资的侵蚀。这种侵蚀的实质,是以牺牲银行资产质量为代价,不管是银行贷款还是股市上的资金,都当财政资金一样使用,没有看到它们的来源性质根本不同,风险也是由不同的人来承担。
  第三,所有的融资活动,包括内部制度和外部要求,包括项目策划、立项、筹资、还贷和资本市场的退出,包括部门、地方、企业、项目,直到个人,都要转移和纳入到新的融资基础和规则上来,以融资的成功和高效率支持经济发展,并把它作为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共同目标,使大家的利益协调起来。
  第四,三种融资方式协调配合,提高融资效率和风险承受能力。当前要在完善信贷融资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证券融资比例,使三种融资在规模上匹配,功能上互补。目前国际银行业与资本市场出现融合的趋势,银行可以通过上市、资产证券化、开放式基金等方式介入资本市场。现阶段,一方面要通过强化银行体系促进证券融资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入资本市场的原理和方法,完善信贷融资,使信贷融资更加成熟、更加发达、更加有效。
  开行信用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李建兴:据了解,国家开发银行是目前中国各家银行里资产质量最好的银行。你在国内外都讲过,要按照国际标准,办好国家开发银行。开行在信用建设上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
  内抓经营管理,外推信用建设
  陈元:近几年开行工作的中心思路是坚持办好银行和信用建设并举,以优质资产高效率地支持经济发展。
  开发银行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内抓经营管理,外推信用建设,实现国家信用和市场业绩的完整统一。
  我们在抓银行管理的同时,把信用建设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办好银行更深层次的原理和社会目标,以信用质量保证信贷质量,以信贷质量落实信用建设。我们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信用结构,弥补信用缺损。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合作,把政府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信用优势。我们先后与30个省、市、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金融合作协议,在完善信用结构、支持经济增长、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二是把资本市场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信贷,构造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双通道、双出口。三是通过项目评审,促进企业完善项目法人制度、资本金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四是运用法律和市场舆论监督,以及对客户、行业、地区信用评级等手段,强化监督制约,遏制道德风险。开行在贷款支持的同时,也把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带到各地和企业,促进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金融制度的建设。
  信用带来优良业绩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企业信用为根本,法律为保障,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组织优势,运用资本市场手段,实行社会监督的信用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开行的经营状况实现了全面好转,主要经营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底,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为3.91%,比1998年底下降了28.72个百分点,保持了连续12个季度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当期本息回收率达到99.02%,累计本息回收率为95%;在提取呆账准备金106亿元后,实现利润总额37.70亿元,人均利润135万元。
  优良的经营业绩,使开行支持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2001年底,全行资产总额达到9114亿元,其中信贷资产7549亿元。近几年每年新增贷款1500亿元左右,在国有银行新增中长期贷款中占1/3以上,重点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支持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附图片)
  陈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