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上海私营机锻工业合并合营后的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1-18
第2版()
专栏:

  上海私营机锻工业合并合营后的新气象
  习平
今年六月二十二日,上海市私营于义昌、王长记、顺泰、胡香记等四家小型锻铁工厂,采取合并并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组成了“公私合营上海机器锻铁厂”,把上海的私营机锻工业纳入了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机器锻铁是机器工业生产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就是用气锤锻打各式各样的五金零件,例如柴油机上的湾地轴,轮船上的水关,火车上的当柱,工作母机上的直地轴。机锻工业生产过程虽然很简单,技术要求却很高。机器锻铁工业是随着机器生产发展起来的,同许多厂的协作关系很大。解放前我国机器工业主要是装配性的工业,因此依附机器工业的锻铁业也就十分落后。解放前,我国近代工业最集中的上海只有四家小型机器锻铁工厂。
解放后我国机械工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各地地方国营的机械工业也发展起来了,锻件需要量日益增加,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的机器工厂,都纷纷到上海来要求这些工厂锻打各种零件,上海也有些机械工厂需要这四家小厂协作。但是上海私营机锻工业,由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束缚,旧有基础的分散落后,生产中的潜力不能发挥。这个矛盾在设备利用上就表现得很突出。这几个小型厂由于分散经营,设备分布不平衡,结果发生“小零件用大机器锻、大零件用小机器锻”的不合理现象,既影响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也影响产品的质量。如私营王长记锻铁工厂有气锤两只:一只是一千二百五十公斤的,一只是一千公斤的,于义昌只有一只一千公斤的蒸气锤,胡香记只有一只五百公斤的空气锤。而锻件规格是多种多样的,大的有四、五百斤重,小的只有一、二斤重。有时候王长记的一千二百五十公斤的大气锤,却锻打一公斤重的小零件,浪费太大。胡香记的五百公斤气锤则锻打四百斤重的地轴,机器做不动,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做出来的产品不能完全合格。去年十二月份私营顺泰锻铁工厂就因为技术和设备关系,使五十多根地轴返工退修了二十多根。技术力量分布不平衡,也产生了许多浪费,生产不能提高。如私营于义昌锻铁工厂只有一只一千公斤的气锤,却拥有二十六个工人,而王长记有两只大气锤,却只有二十九个生产工人,于义昌锻铁工厂常常是人等机器,王长记则是机器等人,两个厂虽然只隔一道墙,但是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过去不可能得到解决。
资本主义的经营思想,也经常同国家要求发生尖锐的矛盾。这几个厂由于解放后加工任务多了,资本家经常只愿接受品种简单和利润较高的加工任务,不顾国家的要求。当治淮工程紧张的时候,上海许多工厂要求这四家锻铁工厂协作共同完成支援治淮的机器设备,但是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竟拒绝了这些重要任务,而去做自由市场的生意。
以上情况说明,必须对这些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的需要,这个问题随着生产的发展,一天比一天明显了。但是怎样进行企业的彻底改造呢?这里发生了原则性的分歧。一种是资本主义的改造方法。这些工厂的资本家希望不改变所有制,仅仅用大并小的办法来改造企业。于义昌和胡香记在这个行业中技术是较好的,他们企图通过改造的机会,不但保持原来的企业,并且可以得到扩大,在合并合营以前,以胡香记为首,联合于义昌、顺泰等三个厂,曾打算首先实行合并。但是这个办法结果却行不通。因为资本家之间谁也不愿意吃亏,谁也不愿把自己的厂拆散,合并到其他厂里去。这时候,国家提出了另一种按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整个行业合并合营的办法,把四个厂合并成一个厂,并且把企业改造成为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即公私合营。这个办法充分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它可以根本改变目前企业生产的分散落后状况,使各厂原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得到合理的使用,生产潜力得到发挥,满足国家的需要。采取这个办法,也可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也可以更有效地改造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使他们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地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个办法提出后,马上得到工人群众的热烈拥护。这个办法也得到了资产阶级中先进分子的拥护。大家一致同意后,经过两个月的筹备,机锻业的四个小厂终于实行整个行业合并合营了。
四个机锻厂在实行合并合营过程中,曾经处理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在清产定股中的一个复杂问题是“家厂不分”。过去资本家都住在厂里,资本家的私人生活资料和工厂的生产资料混淆不清。资本家和他们的家属都顾虑在清产定股中把生活资料算到厂里去,有的资本家则企图在清产定股中把一些原来在厂里使用的财产搬到家里去。公股代表就通过资本家向其家属说明:合营主要是生产资料,资本家用的生活资料,还是归资本家自用。同时对资本家交代清产定股必须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对行为不好的资本家作了适当的批评,对工人中的某些过火情绪也进行了说服教育。在清产定股过程中,他们还特别注意了团结依靠老工人,因为老工人最熟悉工厂和资本家的情况。
机锻厂在合并工作中把建立机构和安排人事结合起来,先引导大家研究如何建立合理的生产管理机构,资方在讨论机构时希望机构庞大,提出厂长下边要设三个处五个科,目的是大家都可以做领导人,这显然是不符合企业要求的,讨论后决定取消处一级机构。确定机构为安排人事创造了条件,经过充分协商,交代政策,最后资本家都按照各人的条件得到了满意的岗位,两个担任副厂长,两个担任科长,其余的参加科室具体工作,大家都有实际工作可干。
上海私营机锻业经过这次改造后,虽然时间还很短,但是已初步表现了它的优越性。工厂管理已是由分散变成集中,人力物力得到合理的使用。于义昌和王长记合并后,把墙拆除了,改成为总厂。胡香记、顺泰相隔较远,目前的厂房还可以利用,就分别成立了工场。原来技术设备和劳动力不平衡的现象,也改变了。根据实际需要,将胡香记和于义昌两家的多余劳动力调到了劳动力不足的王长记和顺泰。过去这些小厂,也没有什么职能科室,生产管理很落后,现在把各厂的职员集中起来,分别组织了工务、财务、总务科,同时还从工人中提拔了四个有威信的工人充实到科室中去,科室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全厂生产、财务和人事。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后,就大大加强了对生产的科学管理,现在,由总管理处统一接受生产任务,由工务科根据各车间设备和人力情况,把工作物品种集中分类,分配到各车间去,统一合理安排生产,小机器做轻便的工作,大的做重活。由于实行了生产品种的专一,也便于工人钻研技术,熟练锻制方法。
上海机锻厂在合并合营后几个月来,产量比私营时期提高了百分之十七点五五。产品质量也有显著的改善,废品率在私营时期是百分之一点五,合营后到十月份已下降到百分之零点五。由于生产的合理安排,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百分之十二点零七,工缴费也相应地下降了。合并合营后,工人的集体福利和劳动条件也开始有了改善,在王长记车间,多少年来威胁着工人安全的吊车,现在正在翻修。今年夏季在一百二十度的高温车间装了通风设备,工人有了自己的小型俱乐部,以及宽畅的食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