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合作不一定准有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1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合作不一定准有市场
富子梅
  时下,汽车业中外合作成为热门话题!其中的一则消息称:国内某越野车企业将与日本企业合作生产高档越野车。这样的合作对于增加产品品种,提升生产水平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联想到我国越野车市场的现状,又不禁为这一决策捏一把汗。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这些年,尽管大中城市道路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轿车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路况对于轿车来说,尚显过于“粗犷”。而对于底盘高、动力性能好、善于爬坡涉水的越野车来说,却极为适用。因此在90年代中期,我国各种档次的越野车市场占有率很高。前边提到的那家国内企业在这一时期也有过年产销8万辆越野车的辉煌,有过车还没有下线就被订走的火爆场景。然而,当我国汽车消费进入快车道,全国汽车产销量不断攀升的时候,越野车却在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被称为汽车销售晴雨表的北京亚运村汽车销售排行榜上,很难看到国产越野车的名字。
  曾经驾驶过国产越野车的人都有两个感觉:一是这种车耗油量大;二是担心车随时会坏在路上。耗油量大是由其特殊的越野性能决定的。如果车的综合驾驶性能好,能够胜任复杂路况的要求,驾驶越野车的人并不会太在意耗油问题。关键是质量不稳定,经常在路上抛锚,这在维修不便的农村及边远地区,就成了最大的使用问题。虽然有中外合作,但并未解决这些问题。
  以重组或联合的形式生产新车型,当然是赢得新的用户、占领市场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质量观念,没有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去提高产品质量,而仅着眼于用中外企业合作的形式,推出高档产品,与进口车型抢夺高档越野车市场,也许可以赢得一时的市场响应,取得一时的产销繁荣,但最终仍会败下阵来。因为,决定一个产品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还是过硬的产品质量。
  所以,与其求“新”求“洋”,倒不如先扎扎实实练好内功——只有设计、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都上了台阶,合作才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