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全面落实“一国两制” 积极推进经济转型——董建华接受中央驻港媒体采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3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面落实“一国两制” 积极推进经济转型
——董建华接受中央驻港媒体采访
本报记者 吴长生 陈少波 刘光金
  今天是董建华就任香港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下午,在特区政府总部,董建华接受了中央驻港媒体的联合采访,回答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就江泽民主席在港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三点希望”谈了自己的感想,并就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经济融合、关于香港经济转型和就业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全面落实“一国两制”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江主席的讲话在香港引起很大反响。从1990年香港《基本法》颁布,到1997年香港回归,再到庆祝回归5周年,江主席一直关注着香港,5年中,他4次来香港,说明对我们特别关心。昨天又对香港提出了三点希望,期望香港能更好。我和特区政府将从这几方面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每个国家都有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法律。香港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也应该按照《基本法》办事,完成相关的立法工作。实际上,广大市民都是支持这样做的。香港今后仍要全面落实“一国两制”,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发挥更大的作用。
  江主席希望我们进一步落实行政主导体制,提高施政和执法水平。新一届政府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就是要做到政令畅通、职权分明,特别是在制订和推行政策时,要更好地掌握民意、民情。行政会议改组后,将更全面考虑政策推出的先后次序,切实考虑到社会的承受力。
  促进经济融合 保持香港特色
香港经济几十年来的高速增长,有很多成功因素,包括审慎理财、小政府、法制健全、市场运作透明度高、拼搏精神等等。但是,从大环境来说,香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1978年之前,内地尚未开放,香港成为内地与国际交往的重要桥梁。扮演这一角色,为香港创造了财富,也为内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78年之后,随着内地的开放,香港的制造业逐渐迁往内地,而且越做越大,原先只有90多万劳动力的规模,现在仅在珠三角的工厂就已经雇用了500多万人。与此同时,香港本身变成了商业服务中心,金融、航运等行业迅速崛起。总之,内地的发展和变化为香港带来了大量财富。
  如今,祖国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正发展成全世界的生产中心。香港必须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来考虑今后的定位:一方面如何继续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如何促进本身经济的增长。目前,内地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力越来越强。世界各国都在争相搭上中国经济的“顺风车”,积极参与投资和建设。香港当然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要跑在别人前面。我们拥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不去抓住这些机会呢?这不仅有利于香港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稳步推进转型 逐一破解难题
尽管香港遇到了通缩持续、失业率上升、薪金下调等难题,但经济转型必须继续推进。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回归前以房地产带动的泡沫经济已经爆破,造成资产大幅度“缩水”,影响投资和消费意愿;二是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资讯化和知识化的速度加快,来势很猛;三是香港作为祖国内地联系国际市场的桥梁地位,面临新的挑战;四是香港人工等的高成本,影响香港的竞争力。这些新变化,逼迫香港经济必须转型。而转型中,不可避免要带来失业率升高等问题,需要积极面对,逐一解决。
  当然这些问题,是不可能靠一两个方法,用一两年时间就得到彻底解决的。有些事情,我们正在做,也不断传来好消息。但是,由于整体经济还没有走出困境,还会不断出现新问题,好消息很快被大家忘记。
  对失业问题,可以说,我本人、特区政府与失业市民同样着急。政府会用一切办法,协助失业人士就业。我们要用新思维、新作风,给市民带来新的希望。(本报香港7月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