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张建新:群众致富引路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5
第4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张建新:群众致富引路人
本报记者 李忱 王方杰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6师103团,提起13连连长张建新,人们异口同声:“张建新就是我们身边的‘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15年来,张建新当过4连、8连、13连的连长。在他接任时,这3个连队都是全团最差的连队。但他一去当连长,就全变了样。
  4连曾是团里的园林队。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人人都想调来养老的地方,拿的工资高,干的活少。但一开始搞承包,连队要自己发工资,这里就成了包袱最重的单位。当时,谁都不愿到4连当连长。
  从小在4连长大的张建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拥有了10多万元家产和两辆汽车。看到4连的叔叔阿姨们受穷,他心里不是滋味。一次和老连长无意中说起:“4连不应该是这样。”老连长不高兴地说:“谁来也干不好!”一句话激怒了张建新。为争这口气,他自荐当连长,并在大会上承诺:“4连不变样,我就下台。”张建新上任后,带领职工摸爬滚打,艰苦创业,当年就使4连职工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1999年,张建新奉命调往8连。3年之后,这个后进单位又成了全团第一,破天荒地盖起了小康住宅,给小学划了100亩勤工俭学土地,拨款9万元建了新校舍,办起了学前班,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今年2月,团里决定调整连续4年亏损、全团效益最差、人心涣散的13连的领导班子。在考虑新连长人选时,团领导都想到了张建新。
  张建新上任两个多月,理出了调整结构、主攻单产、强化管理的发展思路;还带领大家清理了连部大院的2000多立方米垃圾,退耕还林1870亩,种植50米宽的防护林4公里,13连的面貌焕然一新。
  张建新离开4连、8连时,职工们自发地跑到团部,哭着闹着,坚决反对把他调走。记者到8连采访时,职工庞大中还留恋地说:“新房也住上了,路也修了,自来水也吃上了,就是张连长人不该走!”
  为了改造500多亩碱窝地,张建新不怕苦、脏、累,领着4连职工积肥,把蔡家湖一带的厕所和90公里外的哈萨克牧民家的羊圈挖了一遍。因为地少人多,他又领着大家卖冷饮、开木工房、打包扣、挨家挨户收废品,创收了70多万元。看到生活有了奔头,职工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
  职工们说:“张连长不谋私。有他在,邪气就不会有市场。”4连每年都种瓜果,一些有权力、有面子的人经常去要、去拿。张建新上任后规定:任何人不准到果园拿一个果子、一棵菜。从此,4连的果子再没出现过流失。
  在8连和13连,张建新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先砍连队食堂,让干部自己做饭吃。8连过去一年吃喝掉几万元,13连两年吃喝掉11万元。砍掉食堂,吃喝费用全节约了。
过去,8连的生产资料用完后都由私人保管,有人借机把剩余的化肥、农药、地膜、竹竿卖掉或据为己有。张建新规定:连队的生产资料一律收归连队,以前谁保管的,少多少就扣个人多少。就这一个举措,8连两年少支出60多万元。
  张建新说:“当干部的,不仅在大事上要公正公平,让群众心气顺。对于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要放在心上,尽量帮助解决。”谁家有了红白喜事,谁家的孩子上不了学,谁家有了病人,张建新总是毫不犹豫地出钱资助。8连老职工尹伯志说:“连长的心善,谁家有个困难,他都记着呢。”谁家买不起生产资料,张建新也想方设法给他借钱,或为他担保贷款。仅去年一年,他就帮职工借款30多万元。今年,在离开8连之后,他还资助10多名职工买了生产资料。
  张建新当了15年连长,这几年每年的工资在1万元上下,但他不仅没攒下钱,还把以前做生意时挣的钱搭进去了。由于给人家做贷款担保,他妻子哈俊凤去年的工资一分没拿着,今年还要白干一年。孤寡老人杜生智70多岁了,张建新派人给他修房、拉煤、买棉衣棉被,逢年过节送饺子。前不久,老人不幸病逝。临终,为了感谢张建新,他把一辈子积攒的1.6万元捐给了连队。8连用这笔钱建立了“杜生智基金”,专门资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