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飞豹”设计师黄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5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飞豹”设计师黄强
李海波
  今年年初,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上,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黄强代表获奖人发言:“不要关注我个人,请更多地关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关注西部的发展,关注国家的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在造就许许多多的优秀青年,今天我仅仅是代表他们来领奖。所有的荣誉已成为历史,今天开始又是新的起点……”
  那个梦成了一生追求
西安,飞机场上。一个小男孩儿抬起头对父亲说:“爸爸,看,我们的飞机!”
  “儿子,这些不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飞机。”
  “为什么咱们不自己制造飞机呢?”
  “咱们的飞机制造技术还很落后。”
  男孩儿看着自己一向敬佩的父亲,说:“爸爸,将来我要做飞机设计师,造我们自己的飞机!”
  对黄强而言,这个不寻常的夜晚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如此之深,一个晚上竟然决定了他的一生。
  当年的小男孩儿今天已领导着几千人的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由他参与和主持设计的“飞豹”“Y7—200A”飞机获得多项殊荣……
  很多人把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他的“机遇”,然而对他而言,“机遇”这两个字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黄强说自己的人生“其实没什么大的转折,几乎是一条完整的直线”。16岁那年考大学志愿填的全是航空大学,是“航空报国”的梦想在左右着自己的每一步选择。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飞机城”———陕西阎良。
  其时正是“飞豹”设计攻关的关键时刻。刚刚20岁的黄强开始没日没夜地啃那些单调枯燥的数字,查资料、分析、归纳,整理出厚厚几大本技术笔记,对几万个典型数据进行分析。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反复的试验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疲惫却十分充实。
  两年后,黄强和同事一道出色地完成了数据总线输入、输出接口调试和模拟试验,并独立完成了整个试验大纲和报告。
  挑战就是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
挑战和压力是一个人成长的条件。
1993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今天应该能调试成功。”黄强鼓励自己的组员。作为改型研究室副主任,他正肩负着“Y7—200A”的设计重任,他们面临的是落后的供电系统、电气系统和驾驶舱布置改进的任务。
  说起那段日子,黄强觉得很平常,“每个人都像着了魔一样,每天脑子里反反复复就是各种数据和图形。”
  多少天了?星空依旧,寒夜依旧,沉寂和孤独依旧……
  终于,严寒就要过去的时候供电系统改进成功。
  一夜未眠……
  晨曦中一群年轻人屏息盯着机场的方向,巨大的轰鸣声里,“Y7—200A”轻盈地跃上蓝天……
  1995年3月,32岁的黄强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担任603所副所长,2000年5月被任命为所长。
  19年又是一个起点
从大学毕业算起,黄强来阎良已经整整19年了。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9年?放弃家乡浙江的优越条件在黄天厚土的阎良扎根,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后悔过吗?”有人问他。
“我们这一行是不穿军装的国防战士,国家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有一点,只要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提起成就,黄强不觉得自己得到的荣誉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情,在他看来,这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每做一个项目都需要集体的合作和努力,我个人的成就只不过是603所40年成就的代表,没有集体给我这个舞台,个人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有什么发展。”
  从1983年毕业到今天,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不能不让人赞叹和羡慕,但他总在说603所,是603所培养了他并给了他创造的空间,是603所让一个20岁的年轻人第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是603所人“航空报国”的理念熏陶和影响了他……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青年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去奋斗。今天报道的杰出青年黄强,大学毕业后放弃优越的条件,只身来到大西北,一干就是19年,并且还真干出了成绩。他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从小立下的航空报国志。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青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复兴大业的强烈使命感,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有一大批这样的青年而感到自豪。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