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燕麦博士”的中国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5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燕麦博士”的中国情
本报记者 吴杰 邹德浩
  日前,正在中国访问的加拿大农业部谷物与油料作物研究中心的燕麦育种专家布罗斯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人民日报》几年前的那篇文章,使得加拿大燕麦品种在中国有了落户的机会,而如今,长势喜人的燕麦既使贫困地区的人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也为当地实施“退耕还草”、发展增产增收的生态农牧业,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布罗斯被他的同事和朋友们亲切地称为“燕麦博士”,这是因为布罗斯从事燕麦育种已有40多年历史,他把用毕生心血培育出来的30多个燕麦新品种,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他培育的燕麦品种以高产、抗病、耐干旱著称,尤其是裸燕麦,因子粒饱满、光洁、无绒毛、易加工,广受加工商和消费者的欢迎。加政府和农业部为表彰他在农业领域的卓越贡献,在他退休那年向他颁发了最高荣誉奖“加拿大勋章”,并特别授予他“终身教授”称号。
  布罗斯说:“燕麦是400多年前从中国传到海外的,我培育的许多燕麦品种都含有中国燕麦的血缘,燕麦是我的‘孩子’,也是中国人民的‘孩子’,我愿意把它们送回中国。”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加拿大时,布罗斯特意给江主席写信,愿意在不取任何报酬的前提下,到气候条件与加拿大相似的中国西北部最不发达地区,帮助那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同时为改善当地土壤荒漠化、发展生态农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1998年起,布罗斯博士带着他的燕麦新品种,先后6次访问中国,足迹遍布河北、内蒙古、吉林、山西等省区。在田间地头,他耐心地向农民传授栽培技术,在试验室里,他为科研人员讲解燕麦所含的各种成分,其感人的忘我工作精神,以及他的夫人贝蒂义务为当地学校教授英语的事迹,在边远地区的农牧民中间广为传诵。
  布罗斯在过去几年里,共无偿援助中国一些贫困地区皮燕麦、裸燕麦、休眠燕麦、黑燕麦等种资源260多份,其中包括含有中国和加拿大优良燕麦基因的杂交组合品种162个。2001年,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在洮南市万宝乡半山区干旱气候条件下进行了燕麦抗旱种植试验。该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去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在相邻种植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绝收的情况下,燕麦每公顷产量达到2375公斤。如果以小麦价格1.30元/公斤计算,燕麦每公顷纯收入可达2478元。
  在土地严重沙化的那金河流域,科学家们还进行了燕麦的适应性试验,在未施肥、降雨量不足100毫米的条件下,为了保证能够收到种子,科学家们在三叶期和抽穗期灌水两次。测产结果为,燕麦每公顷产量1585公斤。一些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兴奋地表示,我们这里的土地种别的庄稼没有收成,而种燕麦使我们人有粮吃,牲畜有草吃。可以说,燕麦使我们有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今年吉林省又是一个干旱年,在去年试种的基础上,白城市的科技工作者又让布罗斯的燕麦品种在草场严重退化的科尔沁草原上扎了根。在玉米和其它作物只长到半尺高的情况下,唯独布罗斯教授的品种和中加杂交的燕麦长到1米多高。今年已68岁的布罗斯见此情景,双手轻抚绿油油的燕麦久久不肯离去,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那样,情真意切,激动不已。
  曾到吉林田间考察过的国务院参事戴寅教授和杨世基研究员表示,“退耕还草”,草在哪里?加拿大燕麦育种专家布罗斯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在我国西部辽阔而又干旱的土地上,在那些至今仍没有摆脱贫困面貌的地区推广种植燕麦。燕麦对于荒漠化、中低产田等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土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潜能,并可改善当地的生态条件,协调农业和畜牧业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
  《燕麦博士和他的“孩子们”》一文在本报发表后,布罗斯教授曾收到中西部地区10多个省区的邀请。布罗斯说,今年6月17日是第八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燕麦团队”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如今,这一项目已列为中加两国农业合作项目之一,并得到两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吉林省政府已决定,把燕麦作为西部地区草原生态省建设的主推品种之一,白城市试种获得成功,为加拿大优质燕麦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布罗斯夫妇曾专程到位于长春市的白求恩医科大学瞻仰了白求恩塑像。布罗斯曾多次对记者表示,白求恩医生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加拿大也享有很高的声望,我要努力争取做“白求恩第二”,我的战场就在贫困地区,我要让我的“燕麦孩子们”为那里的人民造福,并让它们为加中友谊不断做出新贡献。(附图片)
  布罗斯和他的燕麦。邹德浩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