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西行日月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6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新游记

西行日月山
潘雪怀
  从西宁出发,沿着逶迤绵延的青藏公路一路往西,刚翻过一座红土山岭,夏日的大地由一片金灿灿的明黄瞬间转为一片悦目的深绿,油菜的花香刚刚飘过,青草的芬芳又扑鼻而来。我们的车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轻轻一跃,从金色的海洋跳入了绿色的海洋,从一幅画跳进了另一幅画。
  此刻,我似乎已经感觉到日月山那神秘的魔力。
  日月山真是太平淡了,平淡得丝毫也不引人注目。它雄浑高大的山脊线条柔和,没有突兀的山峰陡峭的悬崖,没有树木,没有绿茵。经过太阳千万年的灼烤,风雪无数次的磨砺,大山裸露的赭红色砂土充满干涸,显得凝重和静寂,空旷和高远。不是早些年有了峰顶遥遥相对古色古香的日亭和月亭把它打扮,也许初次经过这里的人不经提醒,谁也不会注意到它。
  平常的外表却蕴涵着神奇。日月山的隆起不仅隔断了青海湖流向黄河的水道,使之退缩为内陆湖,也成了两种颜色的自然分界线,把农区和牧区一笔划开。大自然就是这般令人难以想象,常常在不经意之间显露出这鬼斧神工的巨大魔力,把你震慑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
  正是日月山这种令人惊骇的魅力,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唐蕃古道上的行路人。一千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成婚的队伍,就曾在这儿驻驿憩息。从长安启程经陕西、甘肃,进青海再到日月山,大唐公主经过了多少繁华市镇与荒僻乡野,轻尘如梦,随风而逝,日月山却留下了她深深的足迹。
  山脚下有条纤瘦孱弱的河,一脉清凌凌的水,静静的,温柔地流淌着。从来江河之水向东流,而这条河却东起日月山,蜿蜒四十多公里向西流入青海湖,人们便叫它“倒淌河”。当我满怀着探索和寻觅的热情走近它的身边时,不见滔滔,不闻哗哗,却分明在汩汩之中听见一阵私语般的呢喃,一串温婉的低诉,似乎有着千般思绪,万种愁肠。草原上的人说,这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流出的眼泪。
  是啊,古民谣说: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当年走到这里又怎不叫公主触景生情,泪流成河?四野茫茫,一片荒凉。翘首仰望,已经看不到可爱的家乡了,再也见不到相亲相爱的母亲与兄弟姐妹那亲昵的笑貌,再也听不到朝夕相处的亲友与父老乡亲那熟稔的乡音。一个陌生的世界正在到来,寒冷、缺氧、语言不通,还有迥异的生活环境……
  登上海拔三千五百多米的日月山顶,直接从盛夏走进了寒冬。天低云暗,冷风飕飕。
  看到穿着厚厚藏袍的藏民们,身穿短袖衫的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一个两颊冻得通红的藏族小孩,抱着一只雪白的小羊羔跑来说:抱我的小羊照相吧,当年文成公主就在这儿抱起了小羊呢。我一听乐了,就像看到雍容华贵美丽动人的文成公主怀抱羊羔款款走来。
  那是经过一番心灵痛苦煎熬以后神情镇定的公主,丰腴端庄的容颜上充满柔情,透着一丝坚毅,一丝刚强。她将大唐皇帝赐予的日月宝镜放置山头照向西边,祈望自己西行之路布满光明,从容地朝着突兀静穆的雪山,走向蓝天白云深处。后人由此把赤岭这个地方改名为日月山,又说公主留在这儿的日月宝镜变成了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
  来到山下的文成公主庙,这里香火鼎盛,烟云氤氲。藏式平顶建筑里供奉的公主塑像是沿石壁雕凿而成,施彩后外观与普通泥塑佛像一样,只是风格与一般藏传佛教寺院的佛像迥然不同,可以看出这是藏族工匠吸收了唐朝雕塑艺术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艺术精品。凝望文成公主塑像,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感受到她西行播下的藏汉友谊种子生生不息,长在了高原广袤无垠的山山水水间,长在了祖祖辈辈高原人民心灵的殿堂上。
  洒满金色阳光的草原上,一位热情爽朗的藏族姑娘一边给我们打酥油茶,一边放声歌唱:“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光明。啊,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高亢嘹亮的歌声在日月山下飘荡,回肠荡气,婉转悠扬,我情不自禁地轻轻跟着哼了起来。
  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在歌声中神采飞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