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关于民族化与全球化——文化的一个时代命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7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论天地

关于民族化与全球化
——文化的一个时代命题
艾斐
  文化的民族化与全球化是统一的、辩证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文化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明显地加快,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予以积极应对,在竞争中稳操胜券。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强劲走势,我们的任务就是给民族文化以准确的定位,对民族文化进行继承、丰富、弘扬和创新,在积极汲取和融会世界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个性,不断地丰富民族文化的蕴涵和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不断地赋予民族文化以新的姿容与新的涵义,使民族文化在不断实现创新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而决不是相反,也决不能相反。任何弱化和排斥民族文化个性与特点的认识和行为,都是与文化全球化的本义相悖的,也都是不科学和不实际的。
  文化的全球化,主要是指文化的全球交融与全球接受,文化内容的延伸与文化受众的扩大,文化观念的更新与文化审美的泛化,以及文化载体与文化形式的多样化,文化创造机制的科学化与开放化,文化生产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趋向等。毫无疑问,对于文化自身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是实现飞跃呢,还是走向沉沦?关键就在于如何认识和确定民族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等虽然同属于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同样具有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的性质和功能,同样在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文化又毕竟是文化,它有着区别于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诸多个性化特征,在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它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它的效能虽然不能量化,但却必不可少;它的存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虽然在许多情况下是潜在的,是无形的,但同时却也是明显的和巨大的。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范畴越来越广泛,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功能越来越突出,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乃至于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大杠杆”,社会进步的“火车头”。人们越来越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中认识到: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而政治则越来越被文化所融汇,在许多情况下政治常常是以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借重于文化而发挥其作用的。
  毋庸置疑,文化的作用是广泛而重要的。但是,要使文化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个性化特征和内在性规律,并在实践中尊重这些特点和规律,正确驾驭这些特点和规律。在文化的诸多特点和规律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不可逆性和它的民族性,而它的不可逆性又主要是通过它的民族性来涵载和体现的。所以,只有民族性才是文化的脊梁和灵魂,才是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才是文化能够存在并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与基础。文化创造和艺术创作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性质、特征与规律,都是或直接或间接或显彰或隐蔽地体现在其民族性之中的。任何人、任何社会和任何国家,都属于一定的民族,或者是由一定的民族所构成的。在其所长期形成的民族性中,既融汇着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变革,又涵载着生的内容与精神的冀望;既凝聚着智慧与文明的创造,又呈露着民俗与人文的景致;既宣示着崇高的理想与美好的憧憬,又激扬着改革的力量与创新的热情。一切形式和内容的文化与艺术创造,只要真正地表现了它所隶属的民族的民族性,它也就必然具有了历史感、人民性和时代特征,它也就必然具有了独特的个性、气韵与风格,并因此而获得思想意义与美学价值,成为名副其实的“这一个”。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强调指出,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进程中,决不能弱化和衰减文化的民族性。全球化为民族化提供了丰富自身和强化自身的机遇与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利用这个条件,积极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营养,历练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内容,炽燃新的亮点,不断地赋予文化以淳尚厚重的民族性。事实上,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强化文化的民族性,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全球化。这既符合大众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也契合审美的法则和艺术的规律。因为文化与艺术创造最忌讳摹袭与雷同,最崇尚独创与个性。在任何时候所进行的任何文化艺术创造,都无一例外地以独创作为其生命的灵魂,以新颖作为其价值的支点,而独创、新颖、丰富性和个性化这些文化与艺术的生命要素之源,恰恰就主要蕴寓于民族性之中。莎士比亚、歌德、贝多芬、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罗丹与鲁迅等大师们之所以为大师,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因为他们终生不懈地从民族历史和民族生活中挖掘着精神文化的矿藏,就因为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而突出的民族性。民族性不是限制了他们走向世界,走向永恒,而恰恰倒是为他们走向世界和走向永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奠立了坚实的根基。相反,那些刻意追求走向世界,梦寐以求登上斯德哥尔摩领奖台和获得奥斯卡小金人,并为此而在创作中抛弃了民族性的创作者们,所得到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何故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抛弃了民族性。因为抛弃了民族性就意味着抛弃了文化的根基,堵塞了艺术的生命之源,就意味着与历史、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疏离,就违背了创作的不可逆规律和“这一个”法则。所以,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不仅不是矛盾的、冲突的、对立的,而且还是相促的、相激的、相谐的,它们完全是一个辩证的统一。当然,要使其真正实现辩证的统一,还必须恪守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建构和调理它们之间的机制,真正将它们纳入良性的意识与艺术的运行轨道。
  我们之所以要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强调民族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准确定位与不断创新,除了这个问题自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之外,还因为在我们的文化创造和艺术创作实践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出现了精神生活物欲化,美学命题世俗化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肯定是对文化艺术的民族性的耗散与排斥,在客观上势必要将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艺术创造引向歧途,造成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地位,最终导致文化全球化出现颓势。
  文化的全球化决不是简单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流行化,而是必须在严格选择中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铸冶、淬炼、升华与创新而打造出全新的民族文化,并以之组成全球文化的精粹序列。只有在民族文化的熔炉中所铸炼出来的高度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才能为世界大文化格局和大文化机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才能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为全世界的人们所欣悦,所接受,所赞美!
  为此,我们的文化创造和艺术创作,就必须始终以营构、丰富、发展和弘扬民族性为己任,在题材、内容、气韵、风格、方法、形式等方面,都鲜明地突出民族特点和民族气质,都强力地打造坚挺的民族脊梁与浩宏的民族精神,并以此构成一道跳跃着民族灵魂,跃动着民族脉搏、高扬着民族精神的旖旎而亮丽的时代文化风景线。只有从这个基点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才能为文化的全球化作出有益的贡献,并真正实现文化的全球化。因为我们所赋予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化的基本涵义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相统一,思想内曜与社会内涵相统一,文化品位与文明品格相统一,审美情愫与道德情操相统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