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传统农区现代化进程——跳出农业求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8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传统农区现代化进程——
跳出农业求发展
中共江西省宜春市委书记 危朝安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走出农村抓农村,“以迂为直”,通过加速“两化”,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拉动农业发展。
  传统农区面临的困惑
  宜春位于江西西北部,生态环境好,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古称“农业上郡”,今谓“赣中粮仓”,农业经济基础比较扎实。以占全省10%的耕地、12%的人口,生产了占全省1/6到1/5的粮、油、肉和水产。全市10县(市、区)有8个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4个分别进入了全国粮食、棉花、猪牛羊肉百名大县排行榜,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茶、优质苎麻生产基地。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建设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我们越来越感到农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困惑越来越多。突出表现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出现。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面向市场,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但实际上收效甚微,结果往往在“少了喊、多了砍”的怪圈中徘徊,农业发展始终没有出现大的突破。
  关键是区域发展问题
农业不是单纯的产业问题,而是区域发展问题。农业要发展,必须加速“两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业发展到新的阶段之后,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最难解决、影响最大的是“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
  从宜春情况看,当前农村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剩余劳动力达到5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占了80%,意味着3—4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要靠一个城市人口来消费。再从农民收入构成看,由于工业化进程缓慢,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得的收入较少,而农业本身比较效益低,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再投入的钱越来越少。
  尽管宜春财政支农资金每年都在1亿元以上,历年来都呈增长的趋势,近10年年均增长7%以上。但是和发达地区对农业的支持比,和宜春农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比,财政投入的差距还相当大。再比如民间投资,这些年我们加大了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投向农业领域的市外资金、民间资金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农业发展所需资金来说,仍显不足。这一切,都和宜春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高有直接的关系。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当前农业存在的问题根子不在农业本身,而在于整个经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太慢。要“以迂为直”,跳出农业看农业,走出农村抓农村,着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带动农村,以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发展,最终实现振兴农村经济的目的。
  “两化”与农村经济相得益彰
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而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宜春市近年来探索出来的基本经验。
  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做好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文章。特别注重把招商引资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大大加快了工业化。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以承办2004年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促使城市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拉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使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01年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47亿元,交纳税收2476万元,实现利润3290万元。二是加快人口向城市集中步伐,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深化农村改革创造了条件。三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充分尊重意愿、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全市土地流转已达5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10,形成了一批种田大户,种田比较效益明显提高。四是增加了农业投入。招商引资中有不少外资开始选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荒”资源的开发等。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且势头越来越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