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农民企业家的环保观——河北定州市热镀锌丝网企业治污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8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民企业家的环保观
——河北定州市热镀锌丝网企业治污小记
章夫 许龙  
  李辛庄和留宿村是距河北定州市25公里远的两个大村子。这两个村近几年发展成了定州市六大特色产业之一的经济小区,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这两个较偏远的农业村,念的却是“工业致富经”——热镀锌丝网加工业。这里的农民挣的是外汇,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的外销售值合人民币近两亿元。
  这些十几年前家庭作坊式的小手工业,如今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个具备相当规模的外贸出口企业,当年的“庭院作坊”也被一座座占地几亩、几十亩的大厂房所替代。企业发展了,村民们富裕起来了,而另一个矛盾也渐渐地凸现出来了——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烟尘、污水、酸气等污染物对周围人畜、树木及农作物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为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村里和村周围。十几家企业的“当家人”开始有了危机感。
  这种危机首先来自“内部”。上学的孩子们个个都是“环保主义者”,他们把老师教的东西再转授给父辈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大家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发展经济更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孩子们的话不能不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的明天。
  还有一种压力是来自“国际”方面的。这些丝网企业做的都是外贸生意,国外的客户经常到企业来考察,他们尤其对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苛刻。“客户是真正的上帝。”丝网企业的老板们虽然不通外语,但他们见外商参观厂子时总捏鼻子,就知道“上帝”在提意见了。
  环境问题带来的最大压力在“邻里关系”上。常言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去年开始,邻村的一些村民反映地下水被企业严重污染,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一度要求镀锌企业全部关闭整治。市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河北科技大学、保定市环保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协助企业谋划治理方案。成兰平、李占良、李国平等人牵头,十几家丝网企业组织起了一个“定州热镀锌丝网协会”。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他们联合起来,筹措400多万元作为环保资金,购买了除尘器、酸雾塔等设备,又进一步改进了废水处理设施。后来,定州市委、市政府委托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对李亲顾镇和高蓬镇地下水进行全面检测。共检测了37项指标,测试报告结果显示:“该地区地下水绝大部分指标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少数指标为Ⅱ—Ⅲ类标准,安全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
  最近,“定州热镀锌丝网协会”里又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环保治理监督小组。企业的老板们说,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我们企业更要树立起环保观念,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做不到这一点,吃亏的终归是我们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