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标王”为啥“零”转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08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各抒己见

“标王”为啥“零”转让
  飞扬旗
曾投巨资夺得电视台首届广告“标王”的山东孔府宴酒厂,前不久把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标王”品牌“孔府宴”,零价转让给了山东联大集团。“标王”为啥“零”转让?只因负债已逾2亿元,厂子基本停产,员工在家待岗——“标王”撑不住了。
  大家也许还记得,“孔府宴”1994年底夺得“标王”后,确实广告效应十分显著,一时订单如潮,主要经济指标曾跨入白酒行业前三名,在全国说起来都是当当响的。问题出在形势大好中对成功的原因少了几分清醒,没有借势发力,扎扎实实花大力气打基础、夯实基础。
  发生在饮水机行业的一个故事似乎更能说明这个问题。浙江的奇迪集团和南方一家企业1997年基本同时进入国内饮水机市场。南方那家企业采用收购零部件组装和给其他小企业下订单贴自己品牌的办法,迅速做大,盛时占去饮水机市场半壁江山。然而,由于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基础工作,眼下已风光不再,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而奇迪则一点一点做得很实,建现代化生产线,办自己的研究所,引进美国、日本的专家搞研发和设计,建设国际性的市场情报网络,抓质量、抓科研,一步一个脚印。到去年底,国内市场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且300万台年产量中40%出口,销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听说,世界最大的经销商沃尔玛经多次考察,准备给奇迪下个几亿美元的大单。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把各方面的基础做好了,品牌便日益增值;基础工作跟不上,任何品牌都可能空心,任何成功终不能长久。比如耐克鞋,生产也靠下订单,但是企业囊中不空,手里攥着核心技术,攥着产品标准,攥着市场网络。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夯得很实,所以能取得长久的成功。
  “中国制造”是我们的优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基础研究、技术储备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不可能很快消除,因此,要强化我国在制造方面的这种优势,还是要踏踏实实抓质量,抓品质监管,抓二次开发和产品设计。而不能满足于订单的表面红火,停滞在广告效应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