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阅读
  • 0回复

新年试谈副刊和群众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1-01
第3版()
专栏:

  新年试谈副刊和群众结合
林曦
今天是元旦,照例似乎应当来一篇“新年献辞”。可是空话无益,还是让我们来谈谈与咱们大家都有点关系的一个问题吧。
中国报纸的前身是“邸抄”,那多半是给做官的看的,谈的是皇帝老爷们的事情;第一份现代式的报纸是香港的《寰球报》,那多半是给官商们看的,谈的是华洋事务和商情。什么时候开始有副刊,懒得去查它了,只记得自己能看懂报纸的时候,还读的是上海《时报》上那种《礼拜六》式的茶余酒后的消闲小品;不消说,也不是一般大众能看得懂的了。后来新文艺性的刊物风行了,但那风行的圈子也还是局限在知识分子里面。
由新华日报打开头的各地党报出现,才真正有了完全站在人民立场的副刊。但所承接的却不能不是一个知识分子圈子的旧传统。综合性的“新华副刊”迟至四一年才出现,圈子算是扩大到工人、学生和一部分公务员中了;可是到争民主的浪头高涨起来以后,却又觉得圈子还是太小。于是提出了副刊的与群众结合问题,一面走向简短活泼,一面创办“社会服务”。解放日报的四版,对开创和提高人民文化上是很有供献的。而去年九一检讨过后,也感到“我们的副刊和群众结合不够”(去年十月二十三日该刊),开辟了读者服务,思想座谈等栏。本刊是个小兄弟,刚刚学步,但读者对我们的鼓励也已经很大了。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作到副刊与群众结合呢?乔木同志希望是能少登些可有可无的“智识分子的议论”,“可是每天万把字的版面上挤满各种作者读者、各种内容形式的几十万稿件信件,切实而紧凑的传达着生活和战斗的各个侧面,传达着群众的嘈杂,好比生意旺盛的花园一样。”这就是说要把副刊的园地完全开放给群众,让各种各样的稿件信件能大量地从群众中涌来。
然而群众不是那么容易来的。怎样才能请得大家来?我们曾苦心摸索过一番。办新华信箱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经常而坚持地给群众解答一些切身问题,群众是会不断来的。“社会服务”的经验又增加了信心:那怕是代登一条“大众广告”那样小的事,就可以使更多的读者把报当做自己的报。二十多年的办报老手张恨水先生讲了一个秘诀:“看准一个时期读者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英国兄弟党的《工人日报》去年也有一番革新,他们再不板起面孔,专说不听,而想出各种各色的花样替群众办事。他们的电影评介告诉工人们如何去找好看的电影,很有成效。这都说明一个真理:要群众来,得传达出他们的生活和战斗,得满足群众的需要,得热心而经常地给群众办事。
所以今年的本刊,就打算本着这一个方向办。等我们稍微筹备一下之后,打算每隔一两期出一次“人民服务”,把读者顾问、大家谈、简复等更充实起来,并开辟一些新的东西,使能尽我们的一点微劳,多少给大家办点儿事。另外打算划出一些篇幅,作为干部同志们思想学习、经验交换的谈心的地方。为了解救知识上的饥渴,我们不会忘了采摘些文化科学以及各科知识的果品来奉献;许多读者既然关心延安、各解放区以及解放区以外各地的情况,我们自然应当随时转载、介绍。文艺性不会因综合而冲淡,我们希望来稿尽量采用形形色色的文艺形式,只不过要更注意到精练短小。一九四七年中,全边区三千万人民的自卫战斗、翻身、生产的各个侧面,都应当留下面影,大家动手来用朴素生动的大众语言刻画起来吧,我们把所有的栏目开向读者。来稿不以文字的成熟与否作取舍准则,只要有切实内容,同意的话,文字我们可以帮助修改。
就这样画个草图吧,以后我们一定根据读者同志们的意见随时修改。可是这个草图要想变成实际,大部分得靠从作者读者们中伸出来的手。写稿、提意见、提问题、组织对本刊的座谈……,这都是我们顶盼望的,让我们大家一同来把这个小小的花园搞得人声嘈杂,生意旺盛起来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