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阅读
  • 0回复

节约竞赛在沈阳线材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1-21
第2版()
专栏:

  节约竞赛在沈阳线材厂
  廖宁济
沈阳线材厂推行班组节约核算以后,大大降低了两项主要原材料——钢材和燃料的消耗定额。
钢材和燃料的开支,占全厂总成本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过去这两种原材料的浪费最大,今年第一季度曾浪费了一百五十四万多元。这个厂的线材压延收合率只达百分之九十三点五,跟鞍钢小型轧钢厂比起来,只大压延二段,一年就要浪费五百七十六吨钢材。这个厂烧一吨钢坯要用二百二十多公斤煤,而天津轧钢厂邱光河班只用八十五公斤,相差一百四十多公斤。
今年春天,线材厂分析成本超支的原因,并从第二季度开始推行班组节约核算以来,浪费已大大减少。到八月中旬,已节约了钢材二百五十六吨,原煤四百三十七吨,大大降低了成本,全厂因而全面地完成了国家计划,预计到年底,总共可节省钢材四百吨,原煤一千吨。
沈阳线材厂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成绩,主要是把班组节约核算同劳动竞赛结合起来,把班组节约核算的要求作为劳动竞赛的内容。在开始的时候,许多人没有认识这一点,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有一个工段试行了班组节约核算,十三天内就节约了十二吨钢材和五十多吨煤;另一方面,工会却苦于没有办法来克服劳动竞赛中的形式主义倾向,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评红旗,一连几天评不下去。结果,推行班组节约核算所取得的初步成就也不能巩固。
把班组节约核算的要求作为竞赛内容普遍推广,那末下达计划、检查、评比等工作也要细致、及时。这是如何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使它适应新的需要的问题,也是怎样通过推行班组节约核算把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一步的问题。有些科室工作人员认为节约核算的指标太复杂,不好及时下达和检查,主张把一些必要的指标,如质量指标取消。
党组织研究了这一情况,认为这是怕麻烦思想在作怪。于是行政领导人员便着重地批判了科室工作人员的怕麻烦思想,并组织他们学习工会提出、经党委批准的劳动竞赛组织条例。计划科经学习和研究后,根据企业计划制定了下达车间的节约指标,车间再具体编到班组,使班组节约核算的指标和企业计划的要求统一起来。检查科也整顿了质量检查组织,进行了加强质量检查的教育。供销科和计划科也订出了加强联系的制度,进一步准确地掌握供产销的平衡。车间则建立和健全废品回收、交接班等制度,把生产纳入正常的秩序。
在加强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工会组织工人解剖各个指标,把这些指标分到各个工序里去,然后制定竞赛的保证条件,开展工序之间的同工种劳动竞赛,把班组的生产会议改为同工种的生产会议,这才克服了过去七、八十个人在一个班,订一个笼统的竞赛条件的形式主义的毛病,也克服了过去不同工种混在一起开生产会议的现象。这一改进,也大大地便利了推广先进经验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第二季度在同工种之间就推广了十五种先进经验。
以班组节约核算的要求作为劳动竞赛的主要内容以后,关心每天生产的经济效果,就渐成为职工们的习惯。一车间石成金小组的工人们,有一天发现成本超支十一元多,下班后便开会研究,发现成本超支的原因是续料工人在操作中思想不集中,钢材切头超过了标准。大家批评了那个工人,帮助他算了细账。那个工人也作了检讨,保证以后集中精神干活。从这天起,这个小组再也没发生过成本超支现象。
现在,经济核算思想已深深地在职工中扎下根。全厂洋溢着“看谁给国家增产节约多”的竞赛气氛。过去有些轧钢工人一遇到短钢坯,就把它甩到一旁,临下班再把那些短料装到炉里。他们把这种做法叫做“甩短料”。上一班“甩短料”,下一班也“甩短料”,短钢坯就被反复烧几次,每天因此而浪费的钢材就达五、六百公斤。推行班组节约核算后,轧钢工人一致批判了这种不顾整体不关心国家财产的思想,加强跟大炉工人的联系,完全消灭了“甩短料”的现象,每月可以给国家节约数十吨加热用煤和减少许多钢材消耗。
加热炉烧化钢坯的现象也是一个长期没解决的严重浪费问题。仅第六小组大炉组长苏全荣所管的加热炉,平均一天就要烧化四百五十多公斤钢材。推行班组节约核算以后,经过十几天的观察、计算、研究,实行了加高炉顶的办法,烧化钢坯的现象终于被消灭了。就是一些过去由于领导上没给具体帮助而被人们认为是“落后小组”的,也都能月月超额完成任务了。
沈阳线材厂推行班组节约核算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苏联这一先进经验是保证劳动竞赛饱满开展组织全体职工挖掘节约潜力,为最大的经济效果而斗争的有效办法,并能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培养职工的经济核算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