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憧憬家乡绿满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6-25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庐山杯中国环保三十年征文

憧憬家乡绿满川
阎风
  我的家乡通渭县地处大西北,这里气候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荒芜。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曾几度掀起“植树造林”热潮,但收效甚微,真可谓“年年栽树,山上无树”。
  相传在明清时代,这里遍野漫山曾经是桃花绚烂、香气袭人的地方。有位诗人曾这样赞美道:“路向桃源去,霞从岭上飞。一时红烂漫,花气袭人衣。”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气候的变化,这里的桃林消失殆尽,变成现在光秃秃毫无生机的地貌。
  1957年那一年,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付出了大量的血汗,在山腰开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在路两旁象征性的栽下了“绿化树”。七八十年代,家乡人民响应党中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在公路两旁栽植了许多柳树、白杨树、沙棘树、槐树、杏树等,还专门配备了专业护林员,日夜防守,这种情形大约持续了十多年,公路两旁因此绿树成荫,各式车辆往来穿梭,煞是好看。然而90年代初,原来栽植的大树成了一些人猎取的目标,砍的砍、伐的伐,偷拿到家里当柴烧,牛羊吞食了小树苗,孩子们爬上大树恣意攀折。有的树被剥了皮,有的脑袋搬了家,路边的水泥标语宣传牌,被人们砸得粉碎,糟蹋得简直不像个样子。更令人痛心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乡里雇佣了民工,把仅剩下不多的参天大树全部伐光了,运到木材市场低价出售,钱装进了自己腰包。家乡觉悟了的老百姓为此痛哭流涕,四处上访竟无任何结果。
  几年前,党和国家又号召“再造秀美山川”,改善自然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家乡老百姓不辞劳苦,在公路两旁又栽上了白杨树,槐树,柳树……如今你可以看到公路两旁新植的小树苗又披上绿装,在草丛中顽强地向上生长着,我们不禁要问:它们何时才能像以前一样,长成参天大树?一些唯利是图的人会不会又一次将斧头伸向那些风雨中摇曳的小树苗?
  山变绿,水变清,需要几代乃至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政府应切实负起责任,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保护绿化成果,严惩那些偷伐林木的违法者。我们的人民要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环保素质,积极开展绿化行动,长此以往,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一定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