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得益于改革 有赖于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6-27
第9版(学术动态)
专栏:

得益于改革 有赖于改革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贾康
  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的成果是抗击非典最重要的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空前提高,为抗击非典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每年财政收支的规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按常规在各级预算内按3%左右安排的预备费(不规定具体项目专作应急之用)总计在600亿元左右,采取特殊手段(如发行国债)的资金动员能力就更大,完全有物质、资金方面的力量应对非典这样的突发公共风险。现在看,此次非典冲击所引起的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充其量只是一种中等程度的压力,不会对国民经济和财政运行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创新的成果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动员机制中的基础要素,为抗击非典提供了体制支撑和组织保证。改革中的制度创新,使我们在决策体制的一系列环节上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作出实质性的改进,在政府财力筹集和运用的体制上初步构建了公共财政框架,因而非典疫情突发之后,从4月中旬开始,中央迅速、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指挥、调度、协调措施,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及时配合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税收方面的紧急拨款、税费减免、贴息支持等措施,各级地方政府还根据本地情况出台大量区域性调控措施。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抵御公共风险的支撑力。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向具有的从中央到地方直至最基层的组织动员机制和组织基础,也表现出了巨大力量。
  对外开放的成果有力地支持、配合了我国抗击非典的斗争。我国和许多国家、地区的各界人士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合作和相互支持,一些国家启动援助机制对我国进行了紧急捐助。
  非典也启示我们,应进一步使公共风险应急机制制度化、程序化,以提高其有效性;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长期、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政府的宏观政策思路和相机抉择政策措施应有机地紧密结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并无大的改变,200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大思路,应当继续贯彻。同时,根据非典疫情和其他阶段性局部变动情况所采取的相机抉择政策措施,需在上述大的政策思路下有机结合,灵活掌握,及时调整。各级政府对受非典冲击最大的若干行业的政策扶持,现一般以今年9月底为期,但各地可根据不同情况在动态中掌握必要的弹性,在力度和持续时间的把握上,四季度尤需强调因地制宜。另外,政府的扶持措施应特别注重运用贴息等“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金的作用。
  企业应立足竞争调动潜力,抓商机、求开拓。非典使一些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企业和经营者受到重创,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营业量正在恢复,而且在不少方面,恢复的势头相当迅猛,其间蕴含着不可忽视甚至十分巨大的商机。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能否敏锐、有效地抓住商机,开拓业务,是最为关键的发展条件。在非典过后的经济发展中,应当说来自政府的政策扶持只是辅助性的,主要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在立足竞争调动潜力方面取得成功。另外,非典疫情也使某些行业和企业(如电讯、轿车、制药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市场需求,这些企业应乘势而上,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结构优化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导向。非典冲击使我们对经济结构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不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和企业,都应该在结构优化方面作出更为积极的努力,以有效支持今后的发展。政府所应关注的结构优化问题,首先是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和产业政策、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应当超出一般微观视野,考虑防范风险、弥补市场缺陷和提高国家、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问题;行业、企业应关注的结构优化问题,主要是在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和生产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快速反应机制方面,寻找和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相对优势,努力形成和发展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这一支撑、维护经济发展的“减震器”与“安全网”。非典疫情考验了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对今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健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从短期看,非典冲击使一部分城镇人口收入下降,城市“低保”应保尽保的任务会更大,而且现有医疗管理体系中暴露的缺陷,需要及时弥补纠正;从长期看,全民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社保体系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除了在城镇加快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和低收入阶层医疗救助制度,还必须大力推进在农村建立合作互助医疗保健制度,逐步使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进入医疗保健网络的覆盖范围,享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并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创造稳定的投资环境与社会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