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旅游与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6-30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旅游与文明
  现在,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时间短的就近旅游,时间长的长途跋涉,尤其是“五一”、国庆长假,名山大川游人如织,旅游景点应接不暇,旅游经济、旅游文化也应运而生。
  旅游需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吃饱穿暖之外的余钱,二是要有养家糊口之外的时间。七十几年前,鲁迅曾经提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旅游业的兴起,说明中国正在由求生存、求温饱而向求发展挺进。正因为有了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人们温饱有余,又有了休闲的时间与兴趣,才有所谓旅游热的兴起。
  不能将旅游的功能仅仅归结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旅游能够增长人的知识,拓展人的眼界,陶冶人的情操。虽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人们可以通过看书读报上网来了解天下大事,但旅游却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旅游才能使你真正获得“身历其境”的感受,让你亲身领悟“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山河壮丽,历史悠久,处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摆脱了种种烦恼,心胸也会变得开阔起来。这才是人们“花钱买累”而依然乐此不疲的内在动力。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需求,一种文化的向往。正因如此,旅游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就显得格外的不协调。
  旅游业是一种产业,旅游业的开发,当然要讲经济效益。然而,无论是旅游风景区还是旅游团体以及包括导游在内的旅游从业人员,都得生财有道,开发和维护好各种旅游资源,并以一流的服务吸引游客。固有的景观是不变的,但氛围却是由人营造的。一种经营理念,一种职业道德,一种服务规范,都可以成为亮丽的风景。以迷信赚钱,以色情赚钱,以短期行为赚钱,以蒙骗欺诈游客赚钱……这种种的不道德行为和太重的金钱气息,无疑会大煞风景,结果游客花钱买来的不是享受和愉悦,而变成了花钱受气。这一情况说明,对风景旅游区不光要进行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进行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风景旅游区也应当是精神文明区。这个要求,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既出社会效益,也出经济效益。
  风景旅游区应当是精神文明区,此中也有游客的一份责任。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教养不同,游客的文明素质也有很大差异。“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上去”这句话,在旅游热中并不能得到验证。封建迷信的残余,放浪形骸的作风,不拘小节的行为习惯……社会大环境中的不文明风气,都不时地会从一些游客的行为中冒出来。不能奢望旅游对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发生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如果旅游环境文明,游客中的不文明行为也会有所收敛,个别害群之马也不敢张狂。比如,进了窗明几净的星级饭店,即使一个习惯于随地吐痰的人,也会有所顾忌。出门旅游,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应当借以净化自己的心灵。难得“到此一游”,总不能像黄鼠狼一样,留下的只是一股遭人唾骂的不良之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