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美丽的虹桥温暖的人生——《心灵感悟——文学与人生》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7-01
第14版(大地·文艺评论)
专栏:

美丽的虹桥温暖的人生
——《心灵感悟——文学与人生》读后
强海峰
  文学与人生是人类永恒探究的课题。文学,以感性的审美方式为人类建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长廊;人生,又以其无法穷尽的内涵保留着它作为“司芬克斯之谜”的庄严和神秘。胡山林的新著《心灵感悟———文学与人生》(羊城出版社出版)为二者架起了一座独特的虹桥,从彩虹云霓的美丽光芒之间,我们看到了“文学”与“人生”这座虹桥两端的迷人风采。从人生角度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既然“人生”与“文学”我们都一时间无法穷尽言明,那么,我们就从这两者间那光彩夺目的“虹桥”开始说起吧。
  胡山林教授长期从事文艺欣赏心理学的研究,在他的《文艺欣赏心理学》、《文艺欣赏学》和《文艺效果论》等一系列著作中,已经对“文学与人生”的题目有所涉及,《心灵感悟》是作者以专著的形式对文艺欣赏心理学中所涉及的此一问题的集中探讨。全书分“人生在世”、“何去何从”、“世故人情”和“人在围城”四个篇章,对文学作品涉及的人生诸多境况、问题和微妙的心理体验进行了逐一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作者发挥了其多年深入文艺欣赏心理学研究的专长,以“人生”为标尺度量文学,以心理体验为刻度聚焦人生。在“将心比心”与感同身受的切身体验中,作者的自我无处不在,作者的人格力量弥散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在读解文学、探讨人生的过程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作者那温和、善良、思辩、谨严而又超然旷达的自我。
  这也许是作者研究方法和行文方式的自觉,也许是作者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的自然辐射。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亲和、自然地感受到有一个潜在的对话者在和你晤谈对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与这个对话者,有商量、有会心、有争辩、有呼应,甚至在谈锋机妙处,会有相与击节的痛快和“人生几何”的感慨。
  这样的阅读是令人感到温暖的阅读,这样一种温暖的得来,也许由于作者对文艺欣赏心理的深悟,也许来自作者朴素天然的本性,而无法回避的是,你无法不被作者娓娓低语背后的诚恳与坦荡所打动,不由得回身反视自己尘封木觉的现实人生。在舒缓低回的阅读过程中,尘封已久的生活重又被擦拭打亮,麻木无觉的内心复又得鲜活敏锐,读者的人生、文学作品中谈到的人生乃至作者的人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不知不觉的交换,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滋润。而所有的这一切又是通过文学作为“虹桥”和中介来完成的。文学这个充满永恒魅力的审美艺术形式,已成为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作者在结构上采取较为自由的形式,全书没有设定先入为主的框架逻辑,而是以感性的分类方式对人生的四个篇章进行了论述:“人生在世”的状态描述、“何去何从”的不倦追问、“世故人情”的洞幽烛微和“人在围城”的苍凉一叹……四个章节之间也互有穿插呼应,共同以多棱镜的多重视角环视人生天宇的穹顶。在文章细节深处,贯穿的是作者世事洞明的智慧和宽容善解的善良。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心”之所在,也是作者敢于和能够同我们共同感悟人生的人格基础和心理后盾。
  作者开放的结构方式为读者的思考和探究伸展开了指向远方的道路。“人生是一本打开的书。”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心灵感悟》是让我们一起动身启程的一声低语、一声催促,让我们伴着晨星霜月一起上路。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阅读过程的高潮处,却是对坐两无语,静听寺外钟的清廓况味,人生的感悟,文学的深情都化作了无言的感慨和静默。人生、文学,无论哪一个都是令我们“语罢长垂首,细分溪涧松”的大题目,读罢《心灵感悟》,我们没有产生寂寥落寞的低落情绪,反而增生了不少奋勇当先的气概。“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共同体验到更多的美丽风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