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在天津,各种超市、便利店之外,还有一种设在居民社区的新型“超市”,成功调剂了社会余缺——天津:救助超市情系困难群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7-03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在天津,各种超市、便利店之外,还有一种设在居民社区的新型“超市”,成功调剂了社会余缺——
天津:救助超市情系困难群众
本报记者 陈杰
  55岁的田树标,走到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的“彩虹救助超市”门口时,脚步有些踯躅,居委会干部发现了他,热情地招呼他进来。田树标从天津一家机电安装公司下岗,爱人又有病,孩子还在上学,居委会主任家访时发现他生活困难,给他送来一张200元的“救助卡”,凭卡可在这个超市自由选取所需物品。
  这种救助方式,带着“自由选取”的方便,受到城市困难户的欢迎。
  如何让逢年过节的“送温暖”,变成长效的“送爱心”;如何让政府的关心、社会的热心,变成受助群众的生活所需?“救助超市”应运而生
  这家超市就在田树标居住的新城小区内,70多平方米的空间,敞开的货架上摆放着学生用品、食品、衣物、家电及其它日常生活用品,有10类100多种,田树标手持“救助卡”,挑了米、面、油,用去100元,无需付费。
  河西区挂甲寺街是困难家庭比较集中的老城区,扶危济困是基层社区常年的工作。挂甲寺街曾在天津市率先成立了“爱心捐助站”,社区居民踊跃捐款捐物。但工作中出现了难题。捐助物品一般是季节性在社区内集中发放,可困难群众希望,帮困不要以季节性特别是逢年过节为主,他们更需要的是经常性的资助。而且以往社会捐助大都以米、面、油、衣被为主,满足不了困难群众日常生活用品,比如孩子的学习用品需求。捐赠物品与所需物品不对口,棉衣、棉被存放在居委会,发不出去。
  挂甲寺街党工委、办事处的同志看到自选超市,来了灵感,何不为困难群众办一家日日开门的“救助超市”,“顾客”———“低保”户、残疾人免费各取所需,通过超市还可形成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助困难群众的公开渠道,一举几得。
  今年3月7日,体现对困难群众关爱的“彩虹救助超市”在居民密集的新城小区开张。
  “救助超市”的开办给挂甲寺街带来了变化,因家庭困难上访的群众没有了
  “救助超市”赢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物品固定的来源有4个:19个社区爱心捐助分站居民捐赠的闲置生活用品;驻街企事业单位捐赠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积压的生活产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捐赠的和以现金购买的物品;用扶贫解困基金购买的日用品。区、街的领导、驻街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一些私营企业带头捐赠,开业时货物总价值达2万余元,七成是新品。运作100多天后,目前货物总价值达到4万余元。
  “救助超市”唤起了天津人的古道热肠。家住河东区的王施如大爷送来衣、被、防寒服;有个小伙子骑来自行车,放下之后打出租车回家;一位30多岁的女士送来500元,留名“同善乐”。许多热心人要用各种方式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有的要为特困学生提供家教,有的要用一技之长为本社区的特困户提供义务服务。
  “救助超市”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被助人要提出申请,由社区居委会干部入户走访,核实所需物品,“救助超市”的管理人员入户复查确认无误,发放“救助卡”。捐赠者的款物都要在超市“张榜”公布。目前该街已为200多户困难家庭发放200元/季度的“救助卡”,今年还将发放400张。另外,还发放了130张20元的定向卡,送给特困户、防治非典的社区志愿者和消毒员。
  “救助超市”的开办给挂甲寺街带来了变化,因家庭困难上访的群众没有了。
  免费助困超市有了延伸。它成功动员社会力量,调剂单位和个人闲置的物品,让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得到方便和实惠
  今年4月19日,河西区民政局建成天津市第一家区级助困超市———“爱心救助超市”,面积100多平方米。与“彩虹超市”一样,它的“顾客”依旧是“低保”户、残疾人,以及因突发事件一时生活困难的居民,所有物品都来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赠。
  在这里“购物”凭红色的领取证,没有数额上限。物品没有标价,只在纸条上写着“某某捐”、“某单位捐”。超市设有电子屏幕,滚动播放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使用情况。据区民政局局长李金水介绍,短短的筹建过程中,收到捐赠的款物8.9万元,43570件。
  河西区区委书记王九鹏和区长沈家聪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救助超市”这一新的形式,动员社会的力量,调剂单位和个人闲置的物品,由困难群众根据需要选择实物帮助,这样政府变年节的阶段性救助为365天的长期性救助,让生活有困难的群众及时得到方便和实惠。
  “救助超市”在非典时期还发挥了特殊的救助作用,人们认为,这一形式可望成为平时应急救助机制的一部分
  友谊路街平江南里5号楼的居民刘桂敏下肢残疾,走路困难,与丈夫在家门口摆摊卖报维持生活。居委会主任通知她到“爱心超市”去领一辆轮椅。坐上崭新的轮椅,刘桂敏流下感动的泪水。天塔街育贤里宋颖的家今年1月17日意外失火,家具被烧光,宋颖一筹莫展,天塔街民政员为她送来“爱心超市”的物品领取证,帮她选择床上用品、洗衣机、电风扇等。
  “彩虹超市”与“爱心超市”在天津非典疫情时期发挥了“非常”作用。因出现非典患者,天津市唯一整栋居民楼作为医学观察点被封闭隔离的景兴西里91门坐落在挂甲寺街。5月2日下午5点钟通知准备隔离,6点钟封闭,晚10点钟,“彩虹超市”为全楼18户送去米、面、油、鸡蛋,解了燃眉之急。一名女大学生来津看望男友,却在租住的单元房内被隔离,随身只带两本书,正当她因孤独、恐惧、寂寞而不停打电话找人聊天时,“爱心超市”送来了一台电视机。
  5月初,天津非典疫情高峰期,一位月退休金只有400余元的老太太通过“爱心超市”向一线医护人员捐款5000元,其女儿捐款1000元。普善医药器械股份合作公司通过超市向抗击非典的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无偿提供5000个医用口罩。湖北的一家科技公司通过超市向社区捐赠3吨食用色拉油。
  记者与河西区有关部门同志座谈,他们认为,“救助超市”就是平时应急救助机制的一部分。但是捐赠物品有断流的时候,超市做不到天天开门,他们想在有条件的社区再开设分店,既扩大救助范围,又增加和调剂物品的种类;他们还想与红十字会、慈善协会建立长期的联系,以得到支持。总之,基层社区的应急救助不能空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