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需要发自内心的关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7-03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需要发自内心的关爱
赵相如
  非典期间,杭州的一所接收非典病人的传染病医院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慰问、捐赠、贺卡,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热爱与尊重之情。可是当这所医院的一名护士在普通病房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后获准回家休息半天,在这半天时间里却使她受尽了委屈:她要买份报纸,当人家知道她在传染病医院工作时,就不卖给她了;她要吃快餐外卖,人家不送货;在走回家的路上,总有人指指点点,无非是怕她会给人家带来不幸;就是到了家,当长辈的似乎也有点怕接触,气得她哭着在家只呆了10分钟便迅即回到医院去了。
  其实,医院每天严格的消毒程序保护了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安全,不要说是从普通病房出来的护士,就是从非典病房出来的医护人员,也都是经过再三检查,确认是健康的人员,才能自由走动,卖报的、送外卖的、她的长辈,恐怕都是小心过头了。
  我总以为,形式上的、大轰大嗡的热热闹闹,在社会生活里边,自然是需要的,至少可以造成一种喜气的氛围,然而,这毕竟是表面的、肤浅的、容易办到的;而对于每个人来说,真正需要的是别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而这才能让人刻骨铭心,也是很难做到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致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在利益面前,六亲不认,口蜜腹剑,锱铢必较,这种人容易众叛亲离,圈子很小,且不去说他。一种是真诚关爱、助人为乐、无微不至,这类人最受欢迎,可惜为数不是很多。不少却是表面随大流,心里自有盘算,珍惜羽毛,生怕自己受损的人。只要不伤害公众利益,这些人自然也无可非议。非典一来,人们看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员中,特别是医护人员崇高的精神世界的一面,但更看到生命的须臾、病毒的凶虐。人有趋善、趋美、趋生的天性,自我保护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爱,对自己对他人的爱,特别是肯对人从内心里发出的关爱,却是人类生活中最高尚而神圣的情感,这样一种情感可以使空气清新,可以使鲜花盛开,可以让人的心灵纯洁,可以让生活变得格外高尚。谁都不想沾染上非典,然而,像避瘟神那样对待病人和医护人员,甚至“扩大打击面”,无形中造成了孤立、压抑、窘迫的社会氛围,扩大了非典的危害。这既缺乏科学的认识,又会造成新的人间创痛。
  高尚的人间关爱往往在一些看似小事中显现出来,人们也往往会在一些小事上得到感受。上世纪外国有位伟人说过,真理,哪怕是稍稍过头一点,都会变成荒谬。反应过敏、恐慌过头、防卫过当,就使自己变得冷漠无情,这恐怕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说得好:“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他人的痛苦极其麻木不仁,这是人性可悲的特色之一。”电视上见到访谈非典病愈的人,他们希望社会和周围的人把他们当作普通人,别用“另外”的眼光看他们。对于这些病人,从内心里发出关爱,是驱除可悲人性的良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