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凯伦·布林克森故里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7-04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散记

凯伦·布林克森故里行
李永君
  丹麦的海边小镇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清新的海风吹拂着繁茂的树林,碧蓝的海水依偎着红色的房舍。行走在静悄悄的街道上,你会不断遇到跳跃的松鼠和低飞的海鸟,但却很少能碰到行人。如要问路,你要东张西望好半天,才能发现一个人影远远走来。
  我们参观的小镇隆斯特隆,除具有这些小镇的一般特性外,还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因为这里有国际著名的丹麦女作家、《走出非洲》的作者凯伦·布林克森的故居。
  隆斯特隆,位于哥本哈根以北20公里左右的海边。从干干净净但无人检票也没有围墙的小火车站出来,穿过清静的小镇,来到海边,就到了凯伦·布林克森的故居。不巧的是恰逢星期一,故居不开放,我们只好从外面打量一番。
  这是一座朴素的住宅,正房和厢房连成直角,正房东头的两间房为两层,余为一层。房前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视野开阔;屋后是茂盛的树林和一个水塘。这里恬静舒适的环境很难与弱肉强食的非洲草原发生关系,但就是在这里,布林克森写出了让她驰名世界的成名作——《走出非洲》。1885年她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她的青少年时代。成人后她嫁给仅一水之隔的瑞典的男爵布罗尔·冯·布林克森,并随其远去非洲,在肯尼亚经营咖啡种植园。后来她与丈夫分居,开始独立经营种植园,历尽风险。1931年,她告别非洲,返回隆斯特隆小镇,开始了文学写作。
  《走出非洲》实际上是布林克森的自传体小说,书中既描绘了她在肯尼亚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生活,又刻画了非洲大陆原始淳朴、光怪陆离的风情,更抒发了对生命和奋斗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讴歌。小说语言美、情节美、场景美,有人把它形容为散文式小说。后来一位名导演将其搬上银幕,一举获得奥斯卡大奖。在对众多影视人的调查中,许多人都把这部电影列为自己最喜爱的影片之一。
  房后40英亩的树林与作家息息相关。这是作家1958年发起设置的鸟类保护区,其初衷是让候鸟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繁育,让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嬉戏,让情侣们在这里甜蜜地幽会,让老人们在这里悠闲地乘凉。现在作家虽然仙逝,但她的意愿仍被现今的人们遵循。这简直是一片原始森林,3个人才能抱过来的大树比比皆是。蜒蜿曲折的小路上铺着厚厚的落叶,稍大的空地上种植着花草。落日的余晖透过树隙,斑驳陆离地撒在沧桑的树干上,给人以朦胧的梦幻感觉。遥想当年,作家在写作疲劳时,也许常来这里,一面和叽叽喳喳的鸟儿们对话,一边梳理着自己的创作构思,也许她还会采撷一束野花,插进案头的花瓶里。
  作家长眠在林中的小山包上。一棵大树下面,平放着一块没有任何雕饰的墓石,上刻“Karenblixen1885—1962”两行大字,连块墓碑都没有,唯一的装饰就是姓名旁边一缕脉脉夕阳和几片金黄的秋叶。内心世界丰富深沉的作家可能早已想到,这里是她的故土,生于斯,葬于斯,叶落归根,悄无声息才是正常。其实作家的作品比任何有形的碑文更让人铭记。我们从遥远的东方,来到波罗的海之滨的树林中寻访名迹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暮色四合时分,我们走出林地,戴上帽子,顶着寒风向那个小火车站走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