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文学的良心——读《守护生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7-06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古井贡杯抗击非典英雄之歌

文学的良心
——读《守护生命》
毕胜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共纾危难;而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学家们,也闻风而动,深入病区,同可敬可爱的白衣战士们一道,用笔抒写这个时代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广东作家协会十余名作家深入到抗非一线,短时间内完成了《守护生命——来自广东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报告》这本内容厚实、印制精美的报告文学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体现了文学的责任感和良心,值得敬佩。
  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感动:为描写的白衣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动,为那些抢救生命而牺牲自己的烈士精神感动,为面对突发事件,人们临大事而不惧,众志成城、坚守自助的精神感动,也为作家们不辞辛勤的付出感动,为在不长的时间内各方通力合作迅速出版这本记录历史、褒扬英雄、激励读者的好书而感动。
  突发事件考验人,也检验了文学。抗非行动,最早出现在广东,在灾难面前,广东的医护人员和各方人士,英勇抗争,打赢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攻坚战,为全国抗击非典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涌现出像钟南山、邓练贤、叶欣等闻名全国的抗非英雄。在危急时刻,也检验文学家的团队。我注意到在这场抗非战斗中,最早发起作家们成团队行动的应当是广东文学界。他们闻风而动,冲锋在前。在恐慌和谣言流行时,他们临危不惧,深入病区近距离地接触病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英勇的写作,为当代文学史上有意义的一笔。从十多篇作品的作者阵营看,年过古稀的名家激情澎湃,公务在身而创作高产的业余作家主动请缨,有诗人、也有小说家,共同的责任感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时下对文学的社会责任多多少少有些淡漠,对被誉为时代文学轻骑兵的报告文学也期望重振的时候,作家们迅速地奔赴第一线,潜心采访写作,担当文学近距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重任,十分难能可贵。
  报告文学有人当作“时代的艺术文告”,文学性是它与新闻报道有不同之处,也扩展了它对生活的纵深开掘。在这个集子中,描写全省抗非斗争全景聚焦的作品,力图从这次突发事件中,展示社会各界为抗击病魔而拼搏的英勇事迹,表现了博大坚韧的民族凝聚力。在一些描绘英雄人物如钟南山、邓练贤、陈洪光、叶欣等人的作品中,既有对主人公临危不惧的英勇行为的描画,又有对人物成长历史的勾勒,并从众多角度表现这场战役的深度和广度,有一些篇章对非典引发的国民素质问题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读来并不觉得因为它的时效性而丧失了文学性。本书集中了广东作家中写报告文学的好手。在这十多篇作品中,我们读到像吕雷对钟南山的跟踪采访,杨黎光对整个抗非事件的全景描写,金敬迈、嘉嘉等人对英雄人物的细腻刻画,伊始等人张弛有度的笔法,关注轰轰烈烈事件背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从众多侧面广阔地反映了在这次灾害面前,人类英勇的抗争,对生命的守护,对情感和友爱的珍视。
  抗击非典题材,其特殊性在于采访写作也是一次特殊的战斗。人类经受了考验,文学也经受了检验。在最近陆续问世的一些有关题材的作品中,作者们以文学家的敏锐和韧性,以对生活思索,对献身于抗灾斗争英雄的崇敬和景仰,视写作为一次心灵的净化,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心与心的交流,于是,从描写突发的灾难中,思考生命,思索人生的意义,为当代生活和当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东西。也许这是描绘灾难的文学特有的价值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