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这也是一种思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7-28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各抒己见

这也是一种思路
晓白
  苏州有家生产鼠标的企业,全世界近一半的鼠标都产自这里。这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争论:企业以传统的来料加工为主,尽管加工量一天比一天大,但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到美国是美国的牌子,到欧洲是欧洲的牌子。这样有没有发展前途?是不是应该把力量转向塑造自己的品牌?最近,企业换了一种思路,认为制造也有品牌,打品牌不一定要放弃从前积累的优势,不妨把产品上的“中国制造”标识改成“某某企业制造”。先打制造品牌,再创产品品牌。由于该企业在全球制造市场上已占有相当份额,订货商也不得不重视企业的这一要求。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如何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往哪儿走胜算更大?怎么走获利更多?这家企业的做法颇能给人启发。
  有人说,给人做加工,钱大部分都被别人赚走了,参与国际竞争一定要打自己的品牌。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名牌,这的确是中国企业应追求的。但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如果先通过培育核心技术和营销网络打造自己的品牌,再走出去,很可能不等你发育长大,就胎死腹中了。特别是在欧美成熟市场,打自己的品牌更是难上加难。反过来看,先以自己容易获得的成本优势发展加工业,先易后难、避实就虚,恐怕更符合中国多数企业的实际。为人做嫁衣也有其积极意义。
  很多人听过耐克鞋各个环节获利的故事。说一双卖100美元的耐克鞋,它的生产环节只拿到17美元,其中净利润只是2美元,而中间设计、创品牌这个环节能拿到50美元以上,最后的零售环节能拿到30多美元。是不是钱大多被中间环节赚去了?从事中间环节的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要创造和维持这个品牌,仅广告费就花出不知多少。销售方的零售利润也不可能有30多美元,因为在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区租个店铺就要花许多钱。即使中间环节目前赚钱比较容易,也不要忘了人家当初打品牌时的艰难。而只做加工的企业,不做自己的品牌,没有赚品牌的钱,但也没有花钱作品牌推广,没有品牌成本。有的做品牌的企业利润很低,做贴牌可能比做品牌赚钱更多、风险更小。这对于大多数资金不那么雄厚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不能不考虑的。
  当然,这决不是说企业不用做品牌,而是说,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来决定是否做品牌、什么时候做品牌。
  一个好的品牌往往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等到了一定程度,已经成熟到可以做品牌了,那时再做也不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