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教育质量是生命线——北京人文大学坚持质量兴校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7-29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教育质量是生命线
——北京人文大学坚持质量兴校纪实
本报记者 赵亚辉
  在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增大之际,北京人文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供需比例仍然达到了1∶1.5,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也超过了90%,这在全国民办高校中是罕见的。是什么原因使北京人文大学的学生受到如此欢迎呢?
  北京人文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的话给出了答案:“我们坚持把人文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当作办学的生命线,同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句话也是北京人文大学的办学理念,自1984年建校以来,该校坚持质量兴校的发展战略,不断进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祖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
  “大学,既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
  19年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四家全国著名教学科研单位的一批知识分子创办了北京人文大学,在首届学生开学典礼上,名誉校长、著名诗人艾青就提出人文大学要用良好的教育帮助有志青年成才。
  要搞好教育,没有好的老师不行。北京人文大学历任领导都认识到,名师才能出高徒。作为首都创办最早的民办院校之一,北京人文大学坚持“大学,既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的理念,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把教育教学质量当做一切工作的中心来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4位院士、十几位博导为带头人的“学术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监察,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决策提供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人文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人文特色、比较健全的学科体系,并且建立了一支500多人的教职工队伍,其中正副教授有200多人。学校现设有计算机、文学、外语、法学、艺术、理工、经济管理、教育等八个学院和一个技能培训基地,下设17个系31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超过6000名。
  为了保障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八个学院均聘请了该学科专业的著名专家教授担任院长,而且实行院长负责制。如法学院院长杨大文教授,是国内著名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法学家》杂志主编;文学院院长童庆炳教授,是国内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艺术学院院长朱曜奎教授,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教授,国内艺术设计教育先驱,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始人之一……
  “教学质量,要用制度来保证”
  有了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制度保障不行。校长王图强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可以和应该纳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使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这个部门这个岗位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学校除了在师资上狠下功夫外,又把建立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当作办学的重中之重。
  学校在制度上把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为物质保障体系、精神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三个部分。物质保障体系由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后勤生活保障等构成。精神保障体系由教师主导性、学生自主性、人文精神渗透性构成。教学质量制度保障体系由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奖励制度、管理责任制度和教学资金投入制度构成。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坚持用制度来保证聘任合格的、高水平的教师,用制度来保证教师上课不出事故,用制度把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评价指标(考试通过率、毕业取证率、学生流失率、学生事故率、学生技能取证率)与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联系起来,按照岗位关联度的大小,按照岗位责任的大小,进行奖赏或惩罚,使全校教职工都关注教育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使北京人文大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学校于1997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国家高等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1998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社会力量办学优良学校;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首批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合格高校。
  “培养学生具备三种能力”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北京人文大学总结出了一整套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宝贵经验。他们把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为: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围绕这个目标,学校创建了“国家学历+专业资格+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校长王图强说:“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三种能力,即:面对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胜任本职岗位的工作能力和不断补充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创新发展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人文大学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以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和进步速度快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帮助下,90%以上的学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一次性就业率居同类院校前列。在2002年由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共青团中央等权威机构组织的“全国民办高校十大就业之星”评选活动中,人文大学毕业生郭盛当选。由于在就业方面的突出表现,学校也多次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表彰,先后被授予“中国民办高校优秀就业组织单位”、“最佳就业前景高校”等荣誉。
  校长王图强这样总结人文大学培养人才的理念:“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就业要求什么技能我们就培训什么技能。我们的毕业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综合素质,就没有理由不受社会的欢迎。”(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