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建设绿色矿山——鹿泉市“环保型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7-30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建设绿色矿山
——鹿泉市“环保型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李东顺 郝振华
  河北省鹿泉市大力实施“环保型开发”战略,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矿藏多采200年
  鹿泉市的水泥灰岩矿和石英岩等矿产蕴藏丰富,由于品质好、交通便捷,使建材业发展迅速。但是,数百家小水泥、小石渣厂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不但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上世纪80年代以来,鹿泉市在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保护型开发首先要摸清家底,鹿泉市邀请地质勘探单位探明了本地区矿产资源的储量,编写出了矿产资源分布图和开发规划。90年代,制订了《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规划》。规划了5个水泥灰岩保护区、4个水泥灰岩后备矿山、6个规划采石区和6个禁采区。
  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上大关小,规模办矿”的思路,鹿泉市规定在水泥灰岩保护区内禁止开采建筑石渣,保证大型骨干水泥企业生产。为保证年产150万吨的鼎新水泥厂的原料供应,该市一次就搬迁、关闭了17家小石渣厂。来自外地的3家水泥厂共用一个矿山,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国土资源局积极协调,促使这3家企业联合组建了“水泥灰岩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统一开采,统一管理。仅此一项,就节约矿产资源1100万吨。
  2001年5月31日,河北省首次矿产资源采矿权竞标拍卖在鹿泉市敲响了第一槌。竞标拍卖的是一座储量为138.8万立方米的建筑石灰岩采石场,18个竞标人经过十几轮的激烈竞争,起拍价为10万元的采矿权最终以150万元的价格拍出。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为保护性开发打下基础。截至目前,该市已经成功地拍出16宗采矿权,成交采矿权价款3345万元。
  据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喜梅介绍,采矿权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了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经测算,保护性开发使鹿泉市的矿产开采期延长了200年。
  政府、企业、市民三得利
  由重开发转向重保护,由管矿山到管环境,这是鹿泉市的一个成功之处。1997年10月,矿业协会的18家企业发出倡议,大力开展以“防治污染、美化环境、造福子孙”为宗旨的植树绿化活动,所有企业积极响应,保证每个企业每年在采矿区植树50棵。5年来,共植树75000株,沙棘10万株,植树面积800余亩,在太行山前已经形成了一条绿化带。
  鹿泉距省会石家庄15公里,由于地处太行山东,上百家碎石企业每年向大气中排放数万吨粉尘,严重影响了石家庄市空气环境。1999年,该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业人员研制成功密封袋式抽尘工艺,经检测,工艺改造后烟尘浓度由每立方米7855毫克降为51毫克。而且,改造投资少,每台碎石机仅花费1.6万元。令厂长们更高兴的是,用此方法回收的粉尘,还可用做造纸、油毡等的辅助材料,当年可收回除尘改造的投资。2000年,136家碎石企业全部进行了除尘工艺改造,实现了无尘碎石。今年,该市又开展了对废渣尾矿的综合治理。大力鼓励尾矿再利用,对不能利用的,要平整种树、垒石筑坝、护坡植草,使其尽快恢复绿色植被,矿尾公园的雏形已经在这里显现。
  环保型开发使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受益。采石场数量减少,保持了石渣总量均衡,避免了价格上的恶性竞争,每立方米石渣的价格上涨一倍多,老板们当然是喜不自禁。环保专家说,空气质量好转与鹿泉市减少粉尘的排放有重要的关系。
  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达到最佳结合,鹿泉市地方经济得到持续发展。1995年,该市建材企业242家,实现总产值10.38亿元,占该市GDP的23.5%。2002年,企业已经减至104家,产值27.5亿元,占GDP的34%。2003年,将达到59家,建材产值30.8亿元,占全市GDP的34.6%。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